脱险

tuō xiǎn [ tuo xian]
繁体 脫險
注音 ㄊㄨㄛ ㄒ一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脱险 tuōxiǎn

(1) 脱离危险境地

经过抢救,孩子脱险了
escape (be out of)danger

词语解释

  1. 脱离危险。

    唐 韩愈 《南山诗》:“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一位女学生曾经帮助两个男学生脱险。”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满船乘客全部脱险。” 邓颖超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那时,我因为难产还在医院里,依靠党组织的及时通知和群众的仗义帮助,才得以脱险。”

引证解释

⒈ 脱离危险。

唐韩愈《南山诗》:“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一位女学生曾经帮助两个男学生脱险。”
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满船乘客全部脱险。”
邓颖超《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那时,我因为难产还在医院里,依靠党组织的及时通知和群众的仗义帮助,才得以脱险。”

脱险的国语词典

脱离危险。

如:「他的病况稳定,已经脱险。」

脱险的网络释义

脱险

  • 脱险,汉语词语,指脱离危险。
  • 脱险造句

    老吴这几年“吉星高照”,连连遇险,连连脱险。
    由于解放军的奋力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已经脱险。
    他坐立不安,急于要知道他的女儿是否脱险。
    那个阿姨刚刚脱险,就加入了救援的队伍。
    地震突袭,数万中华儿女生命深受威胁,那些挣扎在废墟下的同胞,牵动我们心灵,让我们双手合十用诚心为之祈愿,愿他们早日脱险。
    希望你们早日脱险,我在这里为你们祈祷。
    侥幸脱险,差点付出更大的代价。
    你看过电影《虎口脱险》吗?太惊险了!
    正在这一发千钧的危急时刻,飞机冲出了冷气团,终于脱险了。
    那次飞机坠毁,只有他一个人大难不死,侥幸脱险。
    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唯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脱险。
    未出林涛,莫吹口哨.未脱险境,切莫高兴.
    目的观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影响。
    他闪身躲开滚落的岩石,安然脱险.
    汽车被撞得一塌糊涂,可他却很幸运地安全脱险了.
    他回想起最近的一次脱险时说道,恶劣的冰雹天气使不得不在野外临时扎营。
    他们受了点轻伤脱险,可是客货车却报废了。
    游客虎口脱险责任人不能脱责。
    好在银行人员的帮助下,这才“虎口脱险”。
    高中生骆玉失足落水,祖沣将鱼祖神珠放入他口中,骆玉得以脱险。

    汉字详情

    tuō [tuo]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UK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CRU
    四角: 78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肉,兑( 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2) 同本义

    脱,消肉臞也。——《说文》

    肉去骨曰脱。——《尔雅》

    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礼记·内则》

    其状若脱。——《列子·天瑞》

    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离;脱离

    则脱然愈。——《公羊传·昭公十九年》。注:“疾除貌也。”

    言脱于口。——《管子·霸形》

    蠃蚌脱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鱼不可脱于深渊。——《韩非子·喻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4) 又如:脱祸(摆脱祸害);脱了干系;脱凡(脱离凡俗);脱尸(灵魂脱离尸体);脱出(离出);脱清(脱离干系);脱卯(榫头离开卯眼);脱难(脱离患难)

    (5) 脱落;掉落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宋· 苏轼《后赤壁赋》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脱羽;脱毛;脱叶

    (7) 脱下,取下

    脱衣就功。——《国语·齐语》

    虎贲之士脱剑。——《孔子家语·辨乐》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脱我战时袍。——《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脱械居监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脱巾(脱下头巾);脱白(脱去白衣,进入仕途);脱肩(脱衣露肩);脱械(去掉刑具);脱脚(脱去鞋袜);脱褐(脱去粗衣);脱素穿色(脱掉白色的孝服,换上艳丽的服装。表示守孝期已过);脱白挂绿(脱去便装,换上官服。指已登科及第);脱剥(脱掉;剥去)

    (9) 逃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度不得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脱京口。

    脱笼之鹄。——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脱人于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脱去(逃走);脱走(脱身逃走或隐遁);脱免(脱身免祸或免灾);脱命(脱逃得命);脱监(脱狱。越狱);脱樊(逃出樊笼);脱网(漏网,逃脱);脱窜(逃窜);脱归(脱身逃归);脱放(放走;释放)

    (11) 失去;散落,缺漏

    脱去章句,是以难知。——《抱朴子·钧世》

    (12) 又如:脱气(泄气;没出息);脱光(日月失去光辉);脱色(失色);脱简(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脱角(折脱兽角)

    (13) 把东西变卖出去或把货物推销出去 。如:脱售(将货物脱手售出)

    (14) 照着描画;临摹

    彩笔描画我娘形,像貌仪容脱似真。——王仲文《王祥卧冰》

    (15) 过去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庄子·天道》

    (16) 欺骗 。如:脱嘴落须(说话不顾事实,胡编乱造);脱天漏网(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事);脱赚(欺骗甩脱)

    (17) 冒出,说出

    颖脱而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名词

    (1) 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症候

    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临证指南医案·脱》

    (2) 又指中风脱证

    凡中风昏倒,…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医宗必读》

    副词

    (1) 表示频度,相当于“偶尔”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后汉书》

    (2) 表示推断,相当于“或者”

    脱时过,止寒温而已。——《世说新语》

    连词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

    脱获回耗。——唐·李朝威《柳毅传》

    (2) 如:脱使(犹倘使。表示假设);脱或(倘或);脱若(倘若)

    形容词

    (1) 洒脱;放任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诗·召南·野有死麇》

    则脱然而喜矣。——《淮南子·精神》

    (2) 又如:脱然(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样子);脱直(爽快,耿直)

    (3) 疏忽,轻漫

    无礼则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入险自脱。

    英文翻译

    take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tyu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ot7 [宝安腔] tot7 [陆丰腔] tot7 [东莞腔] tot7

    宋本广韵

    xiǎn [xi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WG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L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英文翻译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hi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