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缉

biān jī [ bian ji]
繁体 編緝
注音 ㄅ一ㄢ ㄐ一

词语释义

1.见"编辑"。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见“ 编辑 ”。

引证解释

⒈ 见“编辑”。

编缉的国语词典

搜集资料,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排列和组织。《南史.卷三九.刘勔传》:「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缉,筐箧盈满。」也作「编辑」。

编缉的网络释义

编缉

  • 编缉,汉语拼音biān jī,意思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
  • 编缉造句

    下个月后,上网会向编缉申请发表数万字的免费章节做为一点点的补偿。
    牛津大学出版社英语教学出版董事兼总编缉黎秋华认为,这套英文教科书极具纪念价值,是港人的“集体回忆”,所以牛津将在书展重新推出。
    此事还没有同编缉商量,希望可以行。
    网站助理编缉阿赫塔尔认为,用家以手机或平板计算机浏览网页时,的确希望能搜寻到版面配合手机的网页。
    我举起手机想给林先生打电话,这时林先生刚好走出来,见到我便招了招手,将我领进了编缉部的办公区内。
    送一杯冷饮,沁凉燥热的心绪,赠一抔冰凌,清凉一身倦气,采一缕立秋的风,锦绣你的美好前程,编缉一条短信息,点送清爽惬意,心旷神怡。立秋快乐,谨防秋老虎。
    说完在电话里找到了编缉的资料发了给陈翠翠。
    当天活动中讲述的故事,全部由分局指挥处公关室“龙岗公安微信”编缉部真实记录,是每个龙岗民警恪尽职守的真实写照。
    《福布斯》杂志的编缉伯托尼指出,这是连续第二年由上述三名超模占头三席位置。
    在老师的指导下,张同学的第一次投稿就得到了新化县作家协会编缉们的肯定,予以指导修改并得到发表。
    也算是面对编缉,面对读者时的开门锤!在一颗叫龙图的星球上,一个伴随着流星而来的男孩,一个带着宝贝而出生的男孩,他出现在龙图星龙渊大陆。
    这个问题嘛,呵呵,希望能和编缉商量解禁几章,给各位试阅。
    在采写、编缉时,该专栏突出权威性和公信力,力求为高端读者提供除日常报道之外更深、更广、更解渴的信息和思考空间,更到位地解析亚运的魅力。
    对于怎样培养出年轻的军事指挥人才,柳云宗这厮下了苦功夫,把后世军事理论经过认真整理编缉,设计出来一套方案……
    后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能编缉文章、制作报面、幻灯片、动画。

    汉字详情

    biān [bian]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YNA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ISB
    四角: 23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名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英文翻译

    knit, weave; arrange; com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宋本广韵

    jī,qī [ji,qi]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KB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RSJ
    四角: 261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缠织有关。本义:绩,把麻搓成线)

    众妇夜缉灯烘。——宋· 苏轼《次子由诗相庆》

    (2) 又如:缉绩(纺织,编织);缉取(搓成);缉麻(绩麻);缉妇(从事纺绩的妇女)

    (3) 搜捕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缉听(向各处去搜集消息);缉凶(搜捕凶犯);缉擒(捉拿;缉拿);缉探人(侦察人员)

    (5) 继续

    授几有缉御。——《诗·大雅·行苇》

    (6) 又如:缉熙(本指逐渐达到光明,后因以指光明);缉御(侍者连续更替地侍候着);缉绪(继承传统)

    (7) 会合;和睦。通“辑”

    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广弘明集·沈约·佛记序》

    有所缉缀。——《魏书·高允传》

    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说。——元稹《苦乐相倚曲》

    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宁外内。——《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注

    还贤与能,群臣缉睦。——《陈书·虞荔传》

    (8) 又如:缉缀(搜辑。引申为编撰书稿);缉众(聚众);缉宁(使祥宁安和)

    (9) 附耳私语;花言巧语 。如:缉缉(附耳私语的声音。形容花言巧语);缉缉翩翩(形容交头接耳、花言巧语)

    (10) 另见

    动词

    (1) 缝衣边

    缉,下横缝,缉其下也。——《释名·释衣服》

    (2) 用相连的针脚密密地缝 。如:缉鞋口

    (3) 另见

    英文翻译

    to sew in close stitches

    方言集汇

    ◎ 粤语:c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