纫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修补。
元 柳贯 《贯草草南归伯生驰诗见别舟中次韵》:“因怜菅蒯材,分寸强纫缉。”
引证解释
⒈ 犹修补。
引元柳贯《贯草草南归伯生驰诗见别舟中次韵》:“因怜菅蒯材,分寸强纫缉。”
纫缉的网络释义
纫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刃声。本义:搓绳)
(2) 同本义
纫,禅绳也。——《说文》。朱骏声曰:“凡单展曰纫,合绳曰纠, 织绳曰辫。”
纫针请补缀。——《礼记·内则》
纫秋兰以为佩,岂惟纫夫蕙茝。——《离骚》
并纫茅,丝以为索。——《楚辞·惜誓》
(3) 又如:纫佩(捻缀秋兰,佩带在身)
(4) 缝纫; 缝补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纫缉(联缀修补);纫缝(缝纫);纫捺(缝制)
(6) 穿线
今亦以线贯针为纫。——《方言》注
(7) 又如:纫针(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服)
(8) 连缀,联结
腰纫双佩。——《北史》
(9) 按摩
裸体纫胸称疾。——《管子·霸形》
形容词
(1)感佩不忘
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2) 又如:纫佩(对别人的德泽和教益铭感于心,如纫佩在身。多用于书信)
(3) 柔软而结实的。通“韧”
蒲苇纫如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纫如丝(如同丝那样柔软结实)
名词
绳索,绳子
先作麻纫,缠十许匝。——《齐民要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ī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缠织有关。本义:绩,把麻搓成线)众妇夜缉灯烘。——宋· 苏轼《次子由诗相庆》
(2) 又如:缉绩(纺织,编织);缉取(搓成);缉麻(绩麻);缉妇(从事纺绩的妇女)
(3) 搜捕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缉听(向各处去搜集消息);缉凶(搜捕凶犯);缉擒(捉拿;缉拿);缉探人(侦察人员)
(5) 继续
授几有缉御。——《诗·大雅·行苇》
(6) 又如:缉熙(本指逐渐达到光明,后因以指光明);缉御(侍者连续更替地侍候着);缉绪(继承传统)
(7) 会合;和睦。通“辑”
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广弘明集·沈约·佛记序》
有所缉缀。——《魏书·高允传》
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说。——元稹《苦乐相倚曲》
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宁外内。——《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注
还贤与能,群臣缉睦。——《陈书·虞荔传》
(8) 又如:缉缀(搜辑。引申为编撰书稿);缉众(聚众);缉宁(使祥宁安和)
(9) 附耳私语;花言巧语 。如:缉缉(附耳私语的声音。形容花言巧语);缉缉翩翩(形容交头接耳、花言巧语)
(10) 另见
qī
动词
(1) 缝衣边
缉,下横缝,缉其下也。——《释名·释衣服》
(2) 用相连的针脚密密地缝 。如:缉鞋口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