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箕

bì jī [ bi ji]
注音 ㄅ一ˋ ㄐ一

词语释义

篦梳。

词语解释

  1. 篦梳。

引证解释

⒈ 篦梳。

篦箕的网络释义

篦箕

  • 篦箕(bì jī)俗称篦子,据传是春秋时期一个名陈七子的人发明创造的。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6
    五笔: TTLX
    五行:
    仓颉: HHWP
    四角: 88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齿密的梳头工具

    发短不胜篦。——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2) 又如:篦箕(篦梳);篦梳(栉发用具);篦头铺(理发店);篦头待诏(梳头师傅)

    动词

    (1) 用篦子梳发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2) 又如:篦头

    英文翻译

    fine-toothed comb; comb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be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n1 bi3 pi5 [台湾四县腔] bi3 pi5 bin1 [梅县腔] bi5 [海陆丰腔] bi3 pi5 bin1 [宝安腔] bi1 | bin1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bi1 b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邊兮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e/peipiei
    [ji]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AD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TMC
    四角: 88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