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帽

bǐ mào [ bi mao]
繁体 筆帽
注音 ㄅ一ˇ ㄇ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套在笔头上,用以保护笔尖的套子。 2.为了保护铅笔尖或水性笔、油性笔中的墨汁蒸发保护装置 。

词语解释

  1. 套在笔头上,用以保护笔尖的套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笔是连笔帽儿四两一枝(京师人呼笔套为帽)。” 柳青 《创业史》题叙:“把毛笔插进了铜笔帽里。”

引证解释

⒈ 套在笔头上,用以保护笔尖的套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笔是连笔帽儿四两一枝(京师人呼笔套为帽)。”
柳青《创业史》题叙:“把毛笔插进了铜笔帽里。”

笔帽的国语词典

保护笔尖或笔头的套子。

笔帽的网络释义

笔帽

  • 笔帽,指为了保护铅笔尖或水性笔、油性笔中的墨汁蒸发保护装置 ,并且有装饰作用。由于笔帽的设计还有便于携带的用处。笔帽俗称:笔盖。又称:笔套。
  • 笔帽造句

    这种印章笔的笔帽和印章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延长印章笔的实用寿命,使用更加方便。
    一家生产厂家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生产带有笔帽的广告笔。
    作弊笔很像普通荧光笔,笔帽上有一盏小灯,里面装有纽扣式电池,笔芯是呈乳白色。
    带旋转装置的圆珠笔;笔杆和笔帽以黑色名贵树脂制成,内嵌万宝龙标志;镀铂金笔夹和圆环。
    一天后,刘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个笔帽。
    在纸上写字肉眼无法看清,而用笔帽的荧光灯一照,字迹马上清晰显现……最近在小商品市场上,一种“魔笔”非常畅销。
    我写东西时,笔帽掉进了垃圾堆。
    签字笔,黑色名贵树脂笔杆和笔帽,内嵌万宝龙标志;镀铂金笔夹和圆环。
    他吧嗒一声把笔帽扣在了圆珠笔上。
    本文还叙述了钢在制成紧固环,钢笔帽,内六角螺丝,金属软管以及皮下注射针工艺中的应用。
    万熙忙一欠身,退后两步,将皮箱盖上的文件收回箱内且没忘了把那末一页十行纸塞回原处,同时套回笔帽,收笔入袋。
    本实用新型的双色钢笔,其中所述笔帽通过弹性绳与所述笔管相连,可以防止笔帽拔下后丢失。
    师傅的工作台有些凌乱,堆满了钢笔零件,包括各种型号的笔尖、笔舌、笔帽、笔杆,还有笔帽上带的别夹,连吸墨水的塑料细管都齐备。
    这些蜻蜓是多么可爱啊!身子像钢笔帽一样长,翅膀像柳叶一样宽,末段有一个红色的方形斑,像水一样透明。
    给毡头笔套上笔帽,不然就乾了。
    他终于把钢笔慢慢地插入笔帽,藏起了自己的诗稿。
    笔帽应执行笔帽尺寸,笔帽透气区域或笔帽通风气流的要求。
    笔帽应执行笔帽规格,通气帽的通风区域或通气帽的空气流量的要求。
    你的笔帽松了,很快就要掉了。
    翠绿的腰身,四种颜色的花冠,是书签又是笔帽,是简洁但不简单的设计,也是你读书时的好伙伴!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mào [mao]
    部首: 318
    笔画: 12
    五笔: MH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ABU
    四角: 46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4)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5)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动词

    戴帽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英文翻译

    hat, cap; cap-like tops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海陆丰腔] mo6 mau5 [客英字典] mau5 [陆丰腔] mo6 [梅县腔] mau5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东莞腔] mau3
    ◎ 潮州话: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ɑumauh/m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