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笔友
(1)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en pal]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笔友是一种借着书信往来而发展出来的友谊关系,英文为Pen Pals 或Pen Friends。在网络兴起之前,藉笔书写信件往来的交友方式较为流行。书信在某些方面比时下的电子邮件(e-mail)要好,因为借着邮差递送,需要往返的时日,等着收信的心情是很特别的,展读书信、看着受心情牵动的字迹、和随着时日而来的泛黄的信封与信纸,常会带来另一番的趣味。仍有相关机构在推广以笔友会的交友方式。在网络上也有人开始使用笔友一词来代表网友中的一种,在欧美国家尤其流行。另有卫斯理同名小说,和方文山同名作品。
笔友的国语词典
因互相通信而结交的朋友。
如:「我有一位相交多年的笔友。」
笔友的网络释义
笔友 (借着书信往来发展出来的友谊关系)
笔友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2) 同本义
友,同志为友。——《说文》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联朋友。——《周礼·大司徒》
与朋友交。——《论语》
太丘与友。——《世说新语·方正》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偕数友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是芋视乃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挚友(亲密的朋友);友生(朋友)
(4) 职官名。王官之近臣
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友者因文王、 仲尼四友之名号。——《晋书》
(5) 又如:友学(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为辅佐、侍从之官)
(6) 借指兄弟 。如:友于之谊(兄弟间的情谊);友于(惟孝友于兄弟;兄弟友爱;借指兄弟);友弟(友悌。兄弟相友爱。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辞)
(7) 同伴,经常在一块儿玩的人 。如:酒友;赌友
(8) 同一所教会、学校、班级、职业的成员 。如:教友;校友;工友等
动词
(1) 互相合作
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
(2) 结交,与…为友
瓒深与先主相友。——《三国志·先主传》
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顾炎武《日知录》
(3) 又如:友其人;友结(结交);友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友仁(与仁者交朋友)
(4) 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人相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宝安腔] ju1 (jiu1) [客英字典] ju3 ju1 [陆丰腔] jiu1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沙头角腔] je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 潮州话: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有 | 云久 | 云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x/hi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