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债

bǐ zhài [ bi zhai]
繁体 筆債
注音 ㄅ一ˇ ㄓㄞˋ

词语释义

指受别人约请而未交付的字、画或文章。

词语解释

  1. 指应人约请而尚未完成的文墨之事。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我有些笔债未完,叫他先去,如今文字完了,不免也去走一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通讯(覆魏猛克)》:“三日的来信收到了,适值还完了一批笔债,所以想来写几句。”

引证解释

⒈ 指应人约请而尚未完成的文墨之事。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我有些笔债未完,叫他先去,如今文字完了,不免也去走一遭。”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通讯(覆魏猛克)》:“三日的来信收到了,适值还完了一批笔债,所以想来写几句。”

笔债的网络释义

笔债

  • 指应人约请而尚未完成的文墨之事。
  • 笔债造句

    有些秘密藏久了,像是在心底欠下一笔债。
    万女为了帮“男”友筹动手术的钱,欠下大笔债务,原想来台投靠男友,才发现自己受骗上当,痴心落得一场空。
    为偿付那笔债务花了我们两年时间,但终于付清了。
    老人留下的不是一笔遗产,而是一笔债务。儿子从律师那儿才知悉,父亲人生最后那几年的岁月全是建筑在债台上的。儿子听到了并不失望,反而觉得父子之间从来没有这么亲近过。他走了那么多的路,终于知道自己像谁了。
    不过问题在于:对德国来说,即便是部分承认这样一笔债务的有效性,那么与之类似的大量未声明主张也会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件事可由燕国太子丹证明,恳请帮助我追还这笔债。
    市场自然对铁道部的信用可靠性存在疑虑,因此它发出了要铁道部为这笔债券提供更高收益率的信号。
    说完我又嘱咐凯子,把先前的十万块钱支票到银行提出来,让他去把最后那笔债给还清了,免得夜长梦多。笔债造句。
    我们只好把这笔债款作为无望收回而注销。
    我们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求你小兄弟大度包容,免了我们这笔债,别向海老公提起。
    借用别人观点的人永远也偿还不了这笔债务。
    这笔债我怎么还得起?
    中国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作为这笔债券的联合簿记行,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为副主承销商。
    而在选举结束后,为了减轻竞选团队的偿债压力,她将这笔债款一笔勾消。
    我情愿把这笔债全部还清,连零儿都不剩。
    但俄罗斯并没有咬着不放,而是表示俄愿意放弃这笔债务。
    我怎么可能还得起这么大的一笔债呢?
    再加上数年前,被村里的渔霸孙大屠设骗局,欠下了大笔债。
    欠债是要还的,文汇报何时开始还这笔债呢?
    王成是去找荣引,他不小心杀了荣引,你又杀了王成,这笔债勾销。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zhài [zha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MY
    五行:
    仓颉: OQMO
    四角: 25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2) 同本义

    债,债负也。——《说文新附》

    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论贵粟疏》

    (3) 又如:债壳子(负了一身债的穷官);债赖(债权人否认借债给他人);债累(负债;债务);债桩(比喻被债务包围的人);内债(国家向本国公民借的债);外债(国家向外国借的债);公债(国家向公民或向外国借的债);举债(借债);背债(欠债)

    (4) 喻指应兑现的事情或所造成的损失 。如:血债(残杀人民的罪行);几年没写书,对读者欠了一笔债

    动词

    (1) 借贷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2) 讨债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更往债。——《百喻经》

    (3) 租赁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英文翻译

    debt, loan, liabili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i3
    ◎ 潮州话:zê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