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障碍;阻碍。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不明了;疑难。
《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秀州 诗人 吴文溥 ,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执着;拘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 颐 ( 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引证解释
⒈ 障碍;阻碍。
引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
明顾大典《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
鲁迅《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⒉ 不明了;疑难。
引《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秀州诗人吴文溥,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⒊ 执着;拘泥。
引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颐(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窒碍的国语词典
阻塞不通。《金史.卷八九.移刺慥传》:「通其窒碍,略其繁碎。」也作「滞碍」。
窒碍的网络释义
窒碍
窒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穴,至声。洞穴狭小阻塞,故从穴。本义:阻塞,不通)
(2) 同本义
窒,塞也。——《说文》
有孚窒。——《易·讼》。虞注:“塞止也。”
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鼻则为鼽为窒。——《吕氏春秋·尽数》。注:“不通也。”
穹窒熏鼠。——《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窒塞;窒阂(闭塞,阻隔)
(4) 抑止住使不发泄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易·损》
(5) 又如:窒抑(阻遏;抑制);窒欲(抑制欲望);窒滞(阻碍);窒沮(阻滞);窒郁(抑郁;沉闷);窒士(不得志的文人)
名词
(1) 障碍物
有窒皆通。——《丞相答刺罕赠谥制》
(2) 又如:窒烦(排除烦乱的心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宝安腔] zit7 [海陆丰腔]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d5 [梅县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窒 | 陟栗 | 知 | 質B開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B | 臻 | trit/tyt | ţĭĕ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疑声。本义:妨碍,阻挡)
(2) 同本义
碍,止也。——《说文》
限至曰碍。——《通俗文》
孰能碍之。——《列子·力命》。注:“止也。”
碍诸以礼乐。——《法言·问道》。注:“限也。”
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的——《红楼梦》。
(3) 又如:碍手碍脚
妨碍别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障碍(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也指阻挡物);碍着脸(难为情,怕伤情面)
(4) 遮蔽;掩盖
云雾不礙其视。——《列子·黄帝》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5) 牵挂
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淮南子·缪称》。注:“挂也。”
那时我身入空门,一身无碍,万缘俱寂。——《儿女英雄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ha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