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钧衡

bǐng jūn héng [ bing jun heng]
繁体 秉鈞衡
注音 ㄅ一ㄥˇ ㄐㄨㄣ ㄏㄥˊ

词语释义

谓执掌政权。

词语解释

  1. 谓执掌政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引证解释

⒈ 谓执掌政权。

宋乐史《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頲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秉钧衡的网络释义

秉钧衡

  • 谓执掌政权。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 《旧唐书。苗晋卿传》:“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
  • 汉字详情

    bǐng [bing]
    部首: 505
    笔画: 8
    五笔: TGV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
    四角: 209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3)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4)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5)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动词

    (1)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诗·商颂·长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2) 又如:秉圭(持着玉圭);秉烛云长(即云长秉烛,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秉笔(执笔;握笔);秉烛达旦(指关云长在护送两位皇嫂途中,秉烛达旦事);秉节(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保持节操,守节);秉牍(手执简牍)

    (3) 引申为主持,掌握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汉书·霍光传》

    共秉朝政。——《三国志·吕布传》

    (4) 又如: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秉正无私(主持正义,没有私念);秉教伽持(佛教语。指执行佛法、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

    (5) 保持;坚持

    民之秉彝。——《诗·大雅·丞民》

    君子秉心。——《诗·小雅·小弁》

    (6) 又如:秉彝(坚持道理);秉心(居心;用心;持心);秉志(持志)

    (7) 通“禀”。承受 。如:秉谢(禀受并回报);秉质(受于自然的资质)

    英文翻译

    grasp, hold; bundle;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2
    ◎ 客家话:[东莞腔] biang3 [沙头角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海陆丰腔] bin3 [梅县腔] biang1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宝安腔] bin3 [陆丰腔] bin3 [客语拼音字汇] b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兵永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x/pyank
    jūn [jun]
    部首: 506
    笔画: 9
    五笔: QQ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PIM
    四角: 8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2) 同本义

    钧,三十斤也。——《说文》

    入钧金。——《周礼·大司寇》

    钧衡石。——《礼记·月令》

    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

    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

    (4)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

    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

    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

    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

    (5)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

    (6) 调节乐音的标准 。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 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

    (7) 喻国政 。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

    (8) 乐调 。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

    形容词

    (1)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 ——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2)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3)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4) 纯一 。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英文翻译

    unit of measure equivalent to thirty cat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héng [heng]
    部首: 617
    笔画: 16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NK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动词

    (1) 称量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形容词

    (1) 横行;蛮横。通“横” 。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英文翻译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waa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en2 wang2 [梅县腔] fen2 [海陆丰腔] fen2 wang2 [客英字典] vang2 fen2 [东莞腔] hen2 [宝安腔] fen2 [客语拼音字汇]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ɣɐŋghrang/he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