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性

bǐng xìng [ bing xing]
繁体 稟性
注音 ㄅ一ㄥˇ ㄒ一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禀性 bǐngxìng

(1) 个人先天具有的性情、素质

natural disposition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禀性”。 犹天性。指天赋的品性资质。《后汉书·郎顗传》:“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稟性愚愨,不识忌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稟性久且坚,物理岂无偶。”《红楼梦》第四六回:“ 凤姐 知道 邢夫人 禀性愚弱。”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仲恺 一生禀性清廉,虽然几度执掌国家财政事务,然生活简朴,始终如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禀性”。犹天性。指天赋的品性资质。

《后汉书·郎顗传》:“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稟性愚愨,不识忌讳。”
宋梅尧臣《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稟性久且坚,物理岂无偶。”
《红楼梦》第四六回:“凤姐知道邢夫人禀性愚弱。”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仲恺一生禀性清廉,虽然几度执掌国家财政事务,然生活简朴,始终如一。”

禀性的国语词典

天赋的品性资质。

禀性的网络释义

禀性

  • 禀性, 禀性就是人的本性,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资质。这种资质大多来自遗传因素。 虽然说人的性格构成有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但是起核心主导作用的应该还是其与生俱来的禀性。所以有时候说“本性难移”,就是说人的性格中带本质性的,不管是弱点还是优点,总是难以改变的。
  • 禀性造句

    张爷爷为人正直,禀性纯朴。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性格分为许多种,软弱的性格造就一个软弱的人,这就是人的禀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多重的世界里,每天面对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话,像一只变色龙。可是无论一个人如何表演,他的性格都不会改变。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次饶恕她,怕是恶习难改啊。
    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特别是性格上的改变,不是谁的一句话就能马上达到效果,终究也只有靠她自己,这也是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道理。
    说话虚多少实,这我也不怪你,正所谓人各有志,禀性难移,不改也就罢了。
    故此,一条完全缺乏任何防御驱力的德牧,便意味着禀性缺陷。
    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
    想像一下我的骇然诧异,我的惊惶失措,我的极度绝望!但有一种好的禀性从未把我彻底抛弃。在我情绪最难抑制的时候,我仍然保持着一种适当的意识,正如。埃德加·爱伦·坡。
    中心人物爱德华二世本身不是像帖木耳和浮士德那样敢做敢当,压倒一切,而是禀性软弱,多愁善感。
    可恨,可恨!这等傲气,竟和当年在山上时毫无二致,可见是禀性难移了!让我哪里看得下去!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对于吴钩身上的杀虐之气,‘万年温玉’的作用不过是淡化罢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改变的问题,老话都说了,这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禀性难移!!肯扬并不知道自己早上英勇搏杀幽影豹的良好形象已经在艾玛心里了无痕迹,取而代之的则是从前那个猥琐的偷窥者……
    白银时代之后就是青铜时代。人们的禀性更加粗野,动辄就要大兴干戈,但是还没有达到十恶不赦的地步。
    故佛教人“见性”,儒教人“养性”,道教人“炼性”,耶教人“移性”,回教人“定性",就是要我们去习性、除禀性,方可圆满天性。
    主公,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此等奸恶之徒,只怕是难以驯服,一旦他们犯上作乱,后果会非常严重。
    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他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亲党皆绝之”。
    他具有天才们所常有的那种禀性,既愤世嫉俗、多愁善感又热情奔放。由于兼备了这些特性,他的胸腔里跳动的是一颗最最热烈而真诚的心。埃德加·爱伦·坡。
    在封闭内宅长大的幻真,从小养成秘而不宣的禀性,直到十岁之前,他没有走出大院深宅半步。

    汉字详情

    bǐng [bing]
    部首: 519
    笔画: 13
    五笔: YLK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WRF
    四角: 0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4)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6) 承受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8)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英文翻译

    report to, pet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n2
    ◎ 客家话:[陆丰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东莞腔] ben3 [沙头角腔] bin3 [宝安腔] bin3 [海陆丰腔] bin3 [梅县腔] bin3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