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草名。色碧,纹理似组,故名。 南朝 梁 萧子云 《玄圃园讲赋》:“漂青纶之蓑折,荡碧组之鬖髿。” 明 杨慎 《药市赋》:“青纶碧组,苍龙就食于甲辰;素茵皜蔯,白兔腾仙于辛卯。”按,《尔雅·释草》“组似组” 宋 邢昺 疏:“组,綬也, 东海 有草,采理似之,即名纶草组草。”
引证解释
⒈ 草名。色碧,纹理似组,故名。
引南朝梁萧子云《玄圃园讲赋》:“漂青纶之蓑折,荡碧组之鬖髿。”
明杨慎《药市赋》:“青纶碧组,苍龙就食于甲辰;素茵皜蔯,白兔腾仙于辛卯。”
按,《尔雅·释草》“组似组” 宋邢昺疏:“组,綬也, 东海有草,采理似之,即名纶草组草。”
碧组的网络释义
碧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碧 | 彼役 | 幫 | 昔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三等 | 梗 | 清 | pĭwɛk | pyek/pv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且( )声。与丝织品有关,故从糸。本义:具有文采的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2) 同本义
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说文》。按,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
掌组。——《周礼·典丝》
厥篚玄纁玑组。——《书·禹贡》
织纴组紃。——《礼记·内则》
系颈以组。——《汉书·高帝纪》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唐· 陈鸿《长恨传》
系燕父子以组。(组,这里指绳索。)——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组帐(系以丝带的华丽帷帐);组缨(系冠的丝带);组紃(丝绳带);组带(丝织系带);组就(古代冕旒上彩色丝绳串)
(4) 代指官印或官吏
君长、敬通揭节垂组,自相署立。——《后汉书》
鲁连让 齐爵,遗组去 邯郸。—— 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5) 又如:组绂(印绶。借指官位);组绶(用以系印的丝带。借指官爵)
(6) 因目的一致、见解兴趣相近而结合的少数人 。如:读报组;学习组;工作组;调查组;读报板
(7) 为了产生一种单一电效应而组合的设备 。如:直流发电机组
(8) 事物相同或相近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歌剧、芭蕾舞) 。如:组曲
动词
(1) 编织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2) 又如:组练(组甲与被练;另指军容;绳索);组甲(用线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组缋(丝织品上的彩色刺绣或绘饰)
(3) 组织 。如:重组;改组
(4) 经过提名或任命而产生 。如:组阁
形容词
(1) 华丽
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荀子》
(2) 又如:组绣(华丽的丝绣服饰);组丽(华丽)
量词
(1) 指成套的事物,相当于“套”。如:“两组发电机”
(2) 指成束的事物,相当于“束”。如:“一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