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厨

bì shā chú [ bi sha chu]
繁体 碧紗廚
注音 ㄅ一ˋ ㄕㄚ ㄔㄨˊ

词语释义

1.亦作"碧纱厨"。 2.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叠。夏令张之,以避蚊蝇。

词语解释

  1. 见“ 碧纱幮 ”。

引证解释

⒈ 见“碧纱幮”。

碧纱厨的国语词典

一种帏障。顶及四周,盖以绿纱,夏日张挂可避蚊蝇,不用时,亦可折叠收藏。因形似橱子,故称为「碧纱厨」。

碧纱厨的网络释义

碧纱厨

  • 碧纱厨,是安装于室内的隔扇,通常用于进深方向柱间,起分隔空间的作用。碧纱厨主要由槛框(包括抱框、上、中、下槛)、隔扇、横陂等部分组成,每樘碧纱厨由六至十二扇隔扇组成。除两扇能开启外,其余均为固定扇。在开启的两扇隔扇外侧安帘架,上安帘子钩,可挂门帘。碧纱厨隔扇的裙板、绦坏上做各种精细的雕刻,仔屉为夹樘做法(俗你两面夹纱),上面绘制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绘画或题写诗词歌赋。装怖性极强。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GR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AMR
    四角: 16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jade; green, blue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彼役昔合入聲合口三等pĭwɛkpyek/pvek
    shā [sha]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FH
    四角: 29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

    (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英文翻译

    gauze, thin silk; yarn, th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潮州话:sê1

    宋本广韵

    chú [chu]
    部首: 206
    笔画: 12
    五笔: DGKF
    仓颉: MMTI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尌( shù)声。本义:厨房)

    (2) 同本义

    厨,庖屋也。——《说文》

    《孟子》始有厨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厨也。——《说文句读》

    厨主食者也。——《苍颉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饰厨传,俗字误作厨。——《汉书·宣帝纪》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张籍《新嫁娘》

    厨冷难留乌止屋。——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达。——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厨下(厨房);厨头(厨房);厨仓(厨房与粮仓);厨帐(账幕式厨房)

    (4) 主持烹饪的人 。如:厨下儿(炊事工);厨人(厨师。又称:厨户,厨司,厨子,厨下儿);厨娘(烹调食物的妇女)

    (5) 操办官食的官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食。——《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厨吏(厨宰。主持炊事的小吏);厨兵(炊事兵);厨役(担任炊事的仆役)

    (7) 菜肴

    夫人设厨。——班固《汉武帝内传》

    (8) 又如:厨膳(厨馔,饭菜);厨珍(珍贵美味的食品);厨车(运食物的车)

    动词

    (1) 烹饪;烹调

    竹里行厨,花下提壶。——元· 曹德《折桂令》

    (2) 又如:厨养臣(掌管君主膳食的官员)

    英文翻译

    kitchen; closet; cupboard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c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2 [宝安腔] cu2 [客英字典] chu2 [台湾四县腔] cu2 [梅县腔] chu2 [东莞腔] cu2
    ◎ 潮州话:dou5 (t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直誅平聲合口三等dryo/d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