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眼胡

bì yǎn hú [ bi yan hu]
注音 ㄅ一ˋ 一ㄢˇ ㄏㄨˊ

词语释义

亦作"碧眼胡儿"。

词语解释

  1. 见“ 碧眼胡儿 ”。

引证解释

⒈ 见“碧眼胡儿”。

碧眼胡的国语词典

碧眼的胡人。指洋人。

如:「班上新来的碧眼胡,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

汉字详情

[bi]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GR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AMR
四角: 16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jade; green, blue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彼役昔合入聲合口三等pĭwɛkpyek/pvek
yǎn [yan]
部首: 512
笔画: 11
五笔: H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UAV
四角: 670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艮( gèn)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量词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英文翻译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an3 ngien3 [海陆丰腔] ngien3 ngan3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an3 [梅县腔] ngian3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3 ng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六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限山開上聲開口二等ngrenx/ngaaenŋæn
[h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B
四角: 4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任意乱来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见“胡同”( hútong)“衚”

英文翻译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ɣugh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