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

bì shān [ bi shan]
注音 ㄅ一ˋ ㄕㄢ

词语释义

1.青山。 2.山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市境。

词语解释

  1. 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鹭鸶》诗:“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2.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陆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清道光重修安陆县志》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 李太白 读书其下。”

引证解释

⒈ 青山。

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之十:“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唐杜牧《鹭鸶》诗:“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⒉ 山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市境。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清道光重修安陆县志》卷五:“白兆山,一名碧山,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 李太白读书其下。”

碧山的网络释义

碧山

  • 黟县城往西北行,缘章水而上至4公里,连绵群山即横亘于前
  • 碧山造句

    留园涵碧山房西至间山樨香亭一段,其旁院落也随走廊起伏做成波浪形云墙。
    远观,同样具有“水碧山红”的丹崖景致特点。
    湖水,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形如新月,其水澄碧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云映凹晶池,桑绿凸碧山。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一刻钟后,二人来到书院前,回首远望,山峦环绕、水碧山青,美不胜收。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西兴渡口帆初落,鱼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纪春虽然聪颖,可毕竟年少心性,爬到那高处看远处青葱郁郁,碧山连绵,山下松陵镇仿若一颗松子般被环山围绕。
    兄台,其实刚才所吟的诗句都是一时玩乐,算不得真,你看这玄武湖水碧山青,水天一色,我们站在岸边树荫之下赏湖光山色,对绝艺佳句,公子意下如何?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昔日碧山苍翠,如今荒岭鬼哭,多少繁华都成云烟过眼,多少爱恨掩埋在断瓦残垣之中……羽无双。
    平常时候,这碧山城人来人往,摆摊的,寻友的,游历的各色修真人士都能见到;可今天两旁街道上摆得摊还在,各大店铺,酒楼的门也都开着,但就是没有一个人。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后来,厦门港碧山路、蜂巢山路、民族路、大学路一带,到处都有摆摊卖菜的小商贩。
    蓝天白云,水碧山青,游人心旷神怡,但渐成遥远的记忆。
    云白天蓝,水碧山青,依然景色秀丽。

    汉字详情

    [bi]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GR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AMR
    四角: 16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jade; green, blue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彼役昔合入聲合口三等pĭwɛkpyek/pvek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