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病号
(1) 部队、学校、机关等集体中的病人
词语解释
指一个集体中的患病者。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 邓军 和 周仆 把自己的乘马留在后面,收容病号。”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二章:“常年不出工的病号、孩子多的和使上了几房儿媳妇的老太太,也都到场上来了,跟大伙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引证解释
⒈ 指一个集体中的患病者。
引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邓军和周仆把自己的乘马留在后面,收容病号。”
浩然《艳阳天》第九二章:“常年不出工的病号、孩子多的和使上了几房儿媳妇的老太太,也都到场上来了,跟大伙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病号的国语词典
机关团体中的病人。
病号的网络释义
病号
近义词
病号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困难,不利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词
(1) 生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5 [客英字典] piang5 [台湾四县腔] piang5 [梅县腔] piang5 [海陆丰腔] p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4 [陆丰腔] piang6 [宝安腔] piang3 [东莞腔] pi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病 | 皮命 | 並 | 庚三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bʰĭɐŋ | biengh/byanq |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号 | 胡倒 | 匣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ɣɑu | ghauh/h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