熛焰

biāo yàn [ biao yan]
注音 ㄅ一ㄠ 一ㄢˋ

词语释义

亦作'熛爓'。 火焰;光芒。

词语解释

  1. 亦作“ 熛爓 ”。火焰;光芒。

    唐 陆羽 《茶经·煮》:“凡炙茶慎勿於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 清 黄景仁 《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吐吞熛爓屏幽魅,亿千万纪功无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熛爓”。火焰;光芒。

唐陆羽《茶经·煮》:“凡炙茶慎勿於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
清黄景仁《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吐吞熛爓屏幽魅,亿千万纪功无穷。”

熛焰的网络释义

熛焰

  • 熛焰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iāo yàn,意思是亦作“熛爓”火焰;光芒。
  • 汉字详情

    biāo [biao]
    部首: 414
    笔画: 15
    五笔: OSFI
    五行:
    仓颉: FMWF
    四角: 918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火星迸飞,也指迸飞的火焰

    熛,火飞也。从火,票声。——《说文》

    火烈熛林。——左思《吴都赋》

    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熛焚。——《韩非子》

    (2) 又如:熛炭(燃烧着的炭火。熛:迸飞的火焰);熛火(火焰);熛矢(带火的箭矢)

    (3) 光

    海内云蒸,雷动电摽。——《后汉书》。李贤注:“熛,光也。”

    (4) 通“飙”。暴风

    雷动熛至,星流霆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胜广熛起,梁籍扇烈。——《汉书·叙传下》

    (5) 又如:熛至(指疾风迅猛来临。比喻来势迅猛)

    形容词

    (1) 迅疾

    气冲郁而熛起。——成公子安《啸赋》

    (2) 又如:熛风(迅急的风);熛起(迅猛而起)

    (3) 赤色 。如:熛阙(赤色的宫阙)

    英文翻译

    blaz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1
    ◎ 客家话:[梅县腔]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pĭɛupjeu/pieu
    yàn [yan]
    部首: 414
    笔画: 12
    五笔: OQ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NHX
    四角: 978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臽( xiàn)声。本义:火苗)

    (2) 同本义

    烟焰迷漫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

    (3) 火光;辉光

    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晋· 葛洪《抱朴子》

    (4) 又如:焰红(火红);焰光(光焰;光华);焰然(鲜明貌)

    (5) 光亮

    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袁枚《随园诗话》

    (6) 比喻气势 。如:妖焰;气焰逼人

    动词

    (1) 燃烧

    俯而观之,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唐· 张读《宣室志》

    (2) 又如: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焰灰(物体燃烧后的余烬);焰腾腾(火势猛烈貌)

    (3) 照耀

    动鳞甲于鲸鱼,焰光芒于鸣鹤。——北周· 庾信《灯赋》

    野燎焰天。——清· 魏源《圣武记》

    英文翻译

    flame, blaze; glowing, blaz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jim6
    ◎ 客家话:[梅县腔] jam5 liam5 [海陆丰腔] ram6 [东莞腔]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5 [宝安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4 [客英字典] jam5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五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贍鹽A去聲開口三等鹽Ajemh/jemmjĭ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