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粲
注音
ㄅ一ㄥˇ ㄘㄢˋ
词语释义
光明灿烂。
词语解释
光明灿烂。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
引证解释
⒈ 光明灿烂。
引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
炳粲的网络释义
炳粲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2) 同本义
炳,明也。——《说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广雅》
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班固《两都赋》
(3) 又如:炳著(光明显著);炳焕(光明显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样子);炳耀(光耀明亮)
(4) 显著;明显;昭著 。如:炳明(明显、显著);炳炳显显(明显的样子);炳赫(明显突出)
动词
(1) 点燃
古人思炳烛夜游。——《与吴质书》
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2) 又如:炳烛(点燃烛火以照明)
(3) 显示,显现 。如:炳耀
(4) 照耀 。如:炳映(照射)
英文翻译
bright, luminous; glo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ng3 [梅县腔] biang3 [陆丰腔] b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biang3 [海陆丰腔] biang3 [宝安腔] biang3 [客英字典] bia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ng3 [梅县腔] biang3 [陆丰腔] b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biang3 [海陆丰腔] biang3 [宝安腔] biang3 [客英字典] bi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丙 | 兵永 | 幫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pĭɐŋ | piengx/pyan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
)声。本义:上等白米)(2) 同本义;又指美食
还予授子之粲兮。——《诗·郑风·缁衣》
(3) 露齿笑
军人粲然皆笑。——《谷梁传·昭公四年》
(4) 又如:以博一粲
形容词
(1) 鲜明的样子
粲,文也。——《广雅》
粲,鲜也。——《释言》
如此粲者何。——《诗·唐风·绸缪》
粲粲衣服。——《诗·小雅·大东》。传:“鲜盛貌。”
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世说新语·排调》
(2) 又如:粲花(形容言谈生动优美,如百花灿烂);粲粲(鲜明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lish; bright, radiant; smi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n5 can3 [客英字典] can3 [海陆丰腔] can5 can3 [梅县腔] can5 [宝安腔] can3 [客语拼音字汇] c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n5 can3 [客英字典] can3 [海陆丰腔] can5 can3 [梅县腔] can5 [宝安腔] can3 [客语拼音字汇] c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粲 | 蒼案 | 清 | 寒 | 去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chanh/cann | tsʰ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