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于

bīn yú [ bin yu]
繁体 瀕於
注音 ㄅ一ㄣ ㄩ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临近;接近:~破产。

词语解释

  1. 见“ 濒於 ”。

  2. 亦作“ 濒于 ”。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

    宋 叶适 《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太守极谅君无私,得免,然濒於罪矣。”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率数千疮残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万方张之寇,前后几十餘年,濒於陷者屡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

引证解释

⒈ 见“濒於”。亦作“濒于”。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

宋叶适《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太守极谅君无私,得免,然濒於罪矣。”
清戴名世《<孑遗录>自序》:“率数千疮残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万方张之寇,前后几十餘年,濒於陷者屡矣!”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

濒于的网络释义

濒于

  • 濒于,读音为bīn yú,动词,词义为:临近;接近,用于坏的遭遇。
  • 濒于造句

    为了拯救濒于灭绝的大熊猫,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
    这家企业由于管理不当,现已濒于破产。
    冯自由在其所著的《革命逸史》记述说庚子五月,何启“以时势紧急,瓜分之祸,濒于眉睫,粤省如不亟谋自保,决不足以图存。
    如京白梨不耐储藏,鸭广梨皮厚有疙瘩等,郎家园脆枣则是城市面积扩大、失去了生存空间而濒于绝迹的。
    这些激情像飓风,反复地吹拂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一个心怀叵测、濒于犯罪的人在景仰一个睡乡中的至人,精神领域中没有比这更宏伟的场面了。
    我国松树成熟林濒于枯竭,松脂主要采自天然次生林的中幼林,有限的松林遭受过量砍伐和违章采脂的破坏,致使松脂可采资源下降。
    这些激情象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著我,吹过深重的瘔海,濒于绝境。
    汪辜二老皆已羽化多年,哲人其萎,但典型安在否?汪、辜逝去的年份,是在两岸对峙已濒于绝境的时刻。
    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取自由,使人濒于困境。
    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
    这些激情象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现在,中华鲟鱼有濒于灭绝的危险,因此要求严加保护。
    它们生活在印尼的科莫多岛以及邻近的几个岛上,濒于绝种,现已列为保护对象。
    六年中“兄弟濒于饥寒,儿女未知存亡”,他自己“伏暑伤冷,并作羸疾,累日委顿,不可支持”。
    熊猫属于世界上最可能濒于绝种危机的动物。
    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他从我们这个麻木的、诚信濒于崩溃的社会挺身而出。
    这种珍奇的鸟已成为一种濒于灭绝的物种。

    汉字详情

    bīn [bin]
    部首: 331
    笔画: 16
    五笔: IHI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EYHO
    四角: 3118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水,频声。本义:水边) 同本义

    是故昔者舜耕于 历山,陶于河濒。——《墨子·尚贤》

    行举濒河之郡。——《汉书·成帝纪》。师古曰:“滨,水涯也。”

    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

    动词

    (1) 靠近;临近

    濒南山,近 夏阳。——《汉书·地理志》

    (2) 又如:濒危;濒近;濒于(亦作“濒於”。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

    英文翻译

    approach, be on verge of; nea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pan4

    宋本广韵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