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

hǎi àn [ hai an]
注音 ㄏㄞˇ 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海岸 hǎi’àn

(1) 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

海岸炮台
seacoast;coast;beach;shore;seashore

词语解释

  1. 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从郡至 倭 ,循海岸水行。” 唐 姚合 《赠王尊师》诗:“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瑯琊秦碑》:“石壁俯临海岸,高数十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当她和 余永泽 沿着海岸踏着月光一同慢慢地走回村庄的时候, 余永泽 又轻声对她说:‘ 林 ,你就留在这村子里不要走了吧。’”

海岸的国语词典

衔接海洋边缘的陆地。

海岸的网络释义

海岸

  • 海岸:地理名词
  • 海岸:2015年巴西电影
  • 海岸 (地理名词)

  •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其中有众多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称为滩。 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指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
  • 海岸的翻译

    英语: coastal, seacoast
    德语: Küste
    法语: côte (géographie)​

    海岸造句

    海水浩浩荡荡的激打着海岸。
    大地知道天空的真诚,因为有雨滋润;海岸知道海的真诚,因为有潮抚弄;我知道你的真诚,因为有心语传递。
    家里是避风的港湾,朋友是鼓风的海岸。家遮挡了苦雨风霜,朋友送来艳阳里一瓣馨香。无家透心凉,有友透心亮。看短信的好朋友,我永远把你记心上。
    海彻底愤怒了,浪涛似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海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家是避风的港湾,朋友是鼓风的海岸。
    公主躺在遥远的七个不能航行的海岸上。
    我刚才所见到的那样恬静、美好、富饶、现代化的海岸渔村,不就是真实的人间仙境么。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汹涌澎湃的浪花不断地拍打着海岸。
    如果你是美丽的海岸,我就是你脚下起伏的潮水,雪白的浪花里为你而唱的恋歌,五色的彩贝是为你而写的诗句。无论涨潮还是退潮,海与岸永远相连。
    海岸的浪花声,拍得真热烈。
    汹涌的海水不停地拍打着海岸。
    灯塔永远不会孤单,只因你是海岸。
    清早,渔船陆续离开海岸,载着渔夫去扑鱼了。
    我国的海岸线很曲折。
    南中国黄金海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倘若你对海岸依依不舍,就不可能探索到新的海洋。
    海岸的路在等着你到达。
    狂风翻卷着浪花冲向海岸,一场暴雨就要来了。
    我们分不清梦与现实时,可否想象,就是因为一些事物太美好才分不清,才害怕失掉。那么我们还能那样悲观和失望吗,尽管生活处处是难题,我们也要换一个角度,生活处处是芳香。生活到处是海岸,等着你呼喊。

    汉字详情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àn [an]
    部首: 325
    笔画: 8
    五笔: MD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MMJ
    四角: 222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 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2)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3)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5)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6)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形容词

    (1)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定风波》

    (2)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异(独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3) 高

    充为人魁岸,容貌其壮。——《汉书·江充传》

    动词

    (1)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

    岸帻笑咏。——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岸巾(岸帻。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

    英文翻译

    bank, shore; beach, coas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6
    ◎ 客家话:[梅县腔] ngan3 [陆丰腔] ngan5 [客语拼音字汇] ngan4 [台湾四县腔] ngan5 [客英字典] ngan5 [东莞腔] ngan3 [沙头角腔] ngan5 [宝安腔] ngan3 [海陆丰腔] ngan6
    ◎ 潮州话:ng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旰去聲開口一等nganh/ngannŋɑn

    海岸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