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

biàn jīng [bian jing]

词语释义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全市下辖5个区、4个县,总面积626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词语解释

  1. 五代 梁 、 晋 、 汉 、 周 以及 北宋 的都城。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监认得他是 汴京 樊楼 下住的 宋五嫂 ,善煮鱼羹。” 清 丘逢甲 《牡丹诗》之十一:“ 汴京 纳土説 钱王 ,陌上看花兴未忘。”

汴京造句

由于它珍稀奇妙,争观者如堵,‘资圣薰风’成为当时的汴京八景之一。
此时,汴京城的早市还没有散去,来往交易的贫民百姓众多,人们摩肩擦踵仿佛墙壁,想要骑马快些去相国寺,根本就不可能。
大雨倾盆而下,熊绸迈着错乱的脚步,在大雨滂沱的汴京街道奔跑。
不管怎样,绝妙好辞就是绝妙好辞,快快誊录下来,到时让歌姬吟唱,说不定能传遍汴京城,那时伯章就能名满天下了!
中,郑恺孙坚走进大宋朝“比贱”,郑恺饰演的司徒耀祖辞掉“捕快”的铁饭碗,闯荡汴京,为了营救被掳走的公主,和小伙伴们踏上了一条吉凶难料的冒险之旅。
黄河鲤鱼,炸紫酥肉,洛阳燕菜,汴京烤鸭。
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
让我们把思绪再拉回到那遥远的北宋吧,此刻,在汴京皇宫的御花园里,到处菊花盛开,千姿百态,姚黄魏紫,争奇斗妍。
在分析汴京虹桥的基础上,将叠梁拱桥扩充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结构,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对单孔叠梁拱桥的构造、设计、计算和施工作了研。
是有要事!汴京快马加鞭传来消息,当今官家遣宣德郎欧阳修前来眉山宣旨,要召老神仙进京给病重的太后诊治,据说宣德郎已经到了襄州!
与陈州不同的是,汴京更多了医家合制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储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
即速前往潼关,知会过高千岁,通知各路藩王,以图早日杀回汴京,诛奸正位,方为胜算。
如此一年后冬,孟昶在汴京再次称帝,算是进入历史正统。
主人公李皓贤到汴京赴考,怎奈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最後名落孙山。
这汴京城中勋贵子弟繁多,若有不开眼的惹了你,又如之奈何?
汴京城里皇宫依然完好,金兵走后保留这个完整的宫殿是留给他们的儿皇帝张邦昌的。
隋时炀帝在这里建楼,开了邗江直接汴京,作为游幸之地,观赏琼花观的仙葩,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临幸江南的美女,荒淫无度,终至身灭国亡而留下千古骂名。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汴京城内歌舞升平,狂欢多日。
另外,在全书的各卷中,还处处列举了汴京城内上层社会的种种纸醉金迷的奢靡之风。
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Y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YY
四角: 301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 荥阳县西南索河。隋开通济渠,中间自今荥阳至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

(2) 古州名 。北周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今开封市)。五代梁建都于此,升为开封府。五代·晋、汉、周以及北宋也以为都。常称汴梁,又称汴京。今为开封市的简称

英文翻译

name of a river in Henan; Henan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en3 [东莞腔] ben1 [海陆丰腔] pien3 [客语拼音字汇] pian3 [宝安腔] pen3 [客英字典] pien3
◎ 潮州话:波嫣6(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皮變仙B開去聲開口三等仙Bbienh/byennbʰĭɛn
jīng [jing]
部首: 225
笔画: 8
五笔: Y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F
四角: 009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2)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3)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鄘风·定之方中》

(4)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5) 方形大谷仓 。如:京坻(谷米堆积如山。形容丰收);京囷(粮仓);京运(指运往京仓的粮食);京储(京仓的储备粮食)

(6) 国都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至京。——清· 周容《芋老人传》

君之始入京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京吏(京师各衙门的都吏。别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国都所在地);京仓(京师储粮的地方)

(8) 京族

(9) 通“鲸”

乘钜鳞,骑京鱼。——《汉书·扬雄传上》

(10) 又如:京鱼(鲸鱼)

(11) 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一说万万兆为京。古代数位序列是:万、亿、兆、京。十兆为京

京垓岁之中。——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13) 春秋时邑名,汉置京县 。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

(14) 南京 。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习称京。如:京江(扬子江的别称)

(15) 今特指北京 。如:京调(戏曲腔调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渐衰,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于安徽一带称徽调。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成为京调,使当时流行的昆曲、戈阳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报(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京八寸(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

(16) 姓

形容词

(1) 大,盛

京,大也。燕之北鄙,东 楚之郊,或谓之京。——《方言一》

京,大也。——《尔雅》

裸将于京。——《诗·大雅·文王》

曰嫔于京。——《诗·大雅·大明》

莫之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京邑翼翼。——张衡《东京赋》

发京仓。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公羊传·桓公九年》。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

(2) 又如:京鞋(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京仓(大粮仓。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京庾(大粮仓);京枣(大枣)

(3) 悲痛的

忧心京京。——《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capital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liong2 [海陆丰腔] gin1 liong2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东莞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 潮州话:gian1 (k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卿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kieng/kyangk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