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新唐书 韦嗣立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系踵。”
成语用法
比肩系踵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多很拥挤。
引证解释
⒈ 犹比肩继踵。
引《新唐书·韦思谦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係踵。”
比肩系踵的网络释义
比肩系踵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2) 同本义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4) 动物的腿根部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5) 担子 。如:歇肩;息肩 动词 (1) 担荷 。如:身肩重任;肩舆(两人抬的小轿子);肩舆入内(准予坐小轿入宫);肩位(承担;敢任);肩承(担当) (2) 任,任用 肩,胜也。——《尔雅》 朕不肩好货。——《书·盘庚》。传:“任也。” 永肩一心。——《书·盘庚下》。注:“长任一心以示。” (3) 相提并论或等齐 。如:肩随(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并立) 量词 用于比喻重量、负担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了一口气。——鲁迅《祝福》 英文翻译shoulders; to shoulder; bear
方言集汇◎ 粤语:gi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客语拼音字汇] gian1 [海陆丰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梅县腔] gian1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e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kian1 ◎ 潮州话:goiⁿ1 [揭阳、潮阳]gaiⁿ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详细解释jì动词 (1) 拴;系结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xì动词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名词 系物的带、绳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名词 (1) 世系;系统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动词 (1) 束缚;捆绑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英文翻译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方言集汇◎ 粤语:h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5 ne5 h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ne4 [陆丰腔] gne5 [梅县腔] he.5 [台湾四县腔] he5 ne5 hi5 [宝安腔] he5 [客英字典] hi5 he5 [东莞腔] he5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 同本义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踵二皇之遐武。——张衡《东京赋》 踵见仲尼。——《庄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 踵,迹也。——《后汉书·皇后纪》注 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 吴踵 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踵呼(追随呐喊) (4) 跟随 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纪》 (5) 又如:踵至(接踵而来);踵蹑(相继;接连) (6) 至;亲到 远近闻知,俱踵其门观看。——《包公案》 (7) 又如:踵谢(亲自登门道谢);踵门(登门;亲到其门) (8) 继承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柳宗元《田家》 (9) 又如:踵古(沿袭古代);踵迹(犹继承);踵美(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踵袭(犹沿袭);踵续(连续不断) 名词 (1)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释名》 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輈人》。注:“后承轸者也。” 踵狭而舌广。——《诗·苍伯》笺 踵门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3) 指鞋后跟 。如: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 英文翻译heel; follow; visit, call on
方言集汇◎ 粤语:dung2 zu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zung3 [台湾四县腔] zung3 [客英字典] zhung3 [宝安腔] zung3 [梅县腔] zhung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二腫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