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类合义

bǐ lèi hé yì [ bi lei he yi]
繁体 比類合義
注音 ㄅ一ˇ ㄌㄟˋ ㄏㄜˊ 一ˋ

词语释义

见“比类合谊 ”。

词语解释

  1. 见“ 比类合谊 ”。

引证解释

⒈ 见“比类合谊”。

比类合义的网络释义

比类合义

  • 比类合义,汉语词语,拼音bǐ lèi hé yì,意思是整理,按类排比。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402
    笔画: 4
    五笔: X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P
    四角: 22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bei2 bei6 p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lèi [lei]
    部首: 610
    笔画: 9
    五笔: ODU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DK
    四角: 9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頪( 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动词

    (1) 相似;像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副词

    大抵;大都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文翻译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宋本广韵

    hé,gě [he,ge]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WG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动词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如:合手

    (22) 回答,答 。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形容词

    (1) 全部;整个 。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名词

    (1) 盒子。后作“盒”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副词

    一起,共同 。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介词

    (1) 与;向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如:合会(以及;和)

    量词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动〉,〈形词

    (1) 闭合 。如:合眼

    (2) 全;总共 。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英文翻译

    combine, unite, join; g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p3 hap6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gak7 gap7 kap7 lap7 [台湾四县腔] hap8 gap7 gak7 kap7 [客英字典] hap8 kap7 gap7 [宝安腔] hap8 [沙头角腔] hap8 [客语拼音字汇] hab6 keb5 [海陆丰腔] hap8 gap7 gak7 kap7 [东莞腔] hap8 [陆丰腔] hap8
    ◎ 潮州话:hah8 , kab4 [澄海]kag4 ,gab4 [澄海]g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侯閤入聲開口一等ghop/hopɣɒp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

    比类合义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