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用于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笼子。
词语解释
用于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笼子。
《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七五引 明 刘侗 《促织志》:“初鬭虫,主者各内虫乎比笼,身等、色等,合而内乎鬭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视 成 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引证解释
⒈ 用于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笼子。
引《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七五引明刘侗《促织志》:“初鬭虫,主者各内虫乎比笼,身等、色等,合而内乎鬭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比笼的网络释义
比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lóng名词 (1) (形声。从竹,龙声。本义:竹笼) (2) 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笼,举土器也。——《说文》 共丘笼。——《周礼·遂师》 貂裘而负笼。——《淮南子·说山》 荷笼负锸。——《汉书·王莽传》 青丝为笼系。——《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 桂枝为笼钩。 (4) 又如:笼臿(盛土的笼和铲挖泥土的锹);笼篰(竹笼和小竹篓);笼屉(蒸笼) (5) 饲养鸟、虫、家禽等的笼子 闭以雕笼。——祢衡《鹦鹉赋》 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若脱笼之鹄。——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蟋蟀笼虚。——《聊斋志异·促织》 (6) 又 掇置笼中。 笼归。(装在笼子里,带回家去。笼,名词用为动词,装在笼子里。)。又如:牢笼;木笼;笼驯(把鸟兽关在笼中使之驯服);笼狎(将动物畜养于笼中加以戏弄);笼阿(鸟笼中的一角);笼鸟槛猿(笼中鸟与槛中猿。比喻受拘禁而不得自由的人) (7) 罩箍 。如:笼灯(灯笼);笼冠(古代武官所戴的帽);笼裙(用丝绢制的裙) (8) 竹名 。如:笼竹 (9) 羁绊牲畜的工具 。引申为驾驭、控制的意思。如:笼绊(受牵绊束缚);笼络(笼与络都是羁绊牲畜的工具) (10) 蒸饼 。如:笼饮(蒸饼的别名);笼饼(馒头的旧称) 动词 (1) 生火 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红楼梦》 (2) 在袖内藏东西 笼盖四野。——《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3) 又如:笼馒头;笼袖(把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中) (4) 另见 lǒng名词 盛衣物的箱笼 。如:笼仗(箱笼;行李);笼箧(竹箱。大的称笼,小的称箧) 动词 (1) 笼罩;遮掩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 又如: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于笔下。挫,折,有收拾役使的意思);笼葱(青翠葱绿) (3) 包括;包罗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4) 又如:笼罗(包罗);笼取(收罗);笼利(搜罗财利) (5) 缠绕;戴 。如:笼头(束发;做头发);笼络 (6) 牵制。如:笼绊(羁绊,受牵制);笼驾(拦道阻行。比喻影响、阻碍) (7) 控制;垄断 。如:笼扎(犹束缚) (8) 点燃 。如:笼火(生火;点火) (9) 另见 英文翻译cage; cage-like basket
方言集汇◎ 粤语:lung4 lung5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