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借助同类事物相比况。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成语用法
比物假事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
引证解释
⒈ 借助同类事物相比况。
引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諫,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比物假事的网络释义
比物假事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八物
详细解释jiǎ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叚( )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2)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动词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赞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1) 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词 (1) 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介词 (1)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名词 (1) 休假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见 xiá形容词 (1) 通“遐”。远 彼且择日而登假。——《庄子·德充符》 告丧,曰天王登假。——《礼记·曲礼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齐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列子·黄帝》 (2) 又如:假尔攸仰 (3) 另见 英文翻译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方言集汇◎ 粤语:gaa2 gaa3
◎ 客家话:[陆丰腔] ga3 ga5 [东莞腔] ga5 ga3 [梅县腔] ga3 ga5 [宝安腔] ga3 | ga5 [客英字典] ga3 ga5 [客语拼音字汇] ga3 [沙头角腔] ga3 [台湾四县腔] ga3 [海陆丰腔] ga3 [梅县腔] ga3 ◎ 潮州话:gê2(ké) gia2(kía)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粤语:s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七志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