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校
词语释义
考核;考校。
比较、辨别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
考订校正。
比试;较量。
词语解释
考核;考校。
《国语·齐语》:“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 韦昭 注:“比,比方也;校,考合也。谓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北史·张彝传》:“ 孝文 比校天下人户,最为大州。”
比较、辨别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观人围棊,局坏, 粲 覆之。棊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全唐诗》卷八七八载《吏部谣》:“三人相比校,莫贺 咄骨浑 。” 唐 卢仝 《忆金鹅山沉山人》诗之二:“试自比校得仙者,也应合得天上行。”
考订校正。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臣 向 书、长水校尉臣 参 书,太史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
比试;较量。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状》:“昔一人闕额,有二人以上争投者,即委本县令尉选武艺高强者充;或武艺衰退者,许佗人指名与之比校,若武艺胜於旧者,即令充替。”
引证解释
⒈ 考核;考校。
引《国语·齐语》:“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
韦昭注:“比,比方也;校,考合也。谓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
《北史·张彝传》:“孝文比校天下人户,最为大州。”
⒉ 比较、辨别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
引《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观人围棊,局坏, 粲覆之。棊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全唐诗》卷八七八载《吏部谣》:“三人相比校,莫贺咄骨浑。”
唐卢仝《忆金鹅山沉山人》诗之二:“试自比校得仙者,也应合得天上行。”
⒊ 考订校正。
引《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史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
⒋ 比试;较量。
引宋司马光《乞罢保甲状》:“昔一人闕额,有二人以上争投者,即委本县令尉选武艺高强者充;或武艺衰退者,许佗人指名与之比校,若武艺胜於旧者,即令充替。”
比校的国语词典
较量高下、轻重。《国语.齐语》:「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也作「比较」。
比校的网络释义
比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jiào名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动词 (1) 订正,改正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名词 (1) (形声。从木,交( )声。( )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2)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如:校官 英文翻译school; military field officer
方言集汇◎ 粤语:gaau3 haa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丰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hao6(hău) ga3(kà)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