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

bìn yí [bin yi]

词语释义

给已经逝去的人做后事的服务。

殡仪造句

随后,邵逸夫生前最疼爱的一位女艺人曹众也来到殡仪馆,一身素服的她神情哀伤,匆匆走进灵堂。
最终,经法医尸检初步排除他杀,尸体运回旬阳县殡仪馆存放。
中国人总是闹哄哄,偶尔静下来,是在酿制更闹的闹哄哄,兵营如此,僧庙如此,殡仪馆如此……木心。
昨日上午,“最美收费站班长”陈天宇遗体告别仪式在新都东林殡仪馆举行。
据报道,这两名殡仪工人是首都附近的奇通圭扎医院的工作人员。
男死者陆煜坚的灵柩由家人领出后,将运回拉萨基镇花园住家打醮;女死者殷惠玲的灵柩,则停放在谦街殡仪馆念经超度。
玉娇告诉她,那天想从缺口逃跑那个女病人昨天晚上死了,那辆农车是来运她到殡仪馆去火化的。
研究的作者介绍:在取得家属同意之后,殡仪馆将捐献的起搏器用一个免邮费的袋子装起来寄给密歇根大学,后者对起搏器电池寿命进行评估。
警察和殡仪馆的业主赶来,最后发现疑犯躺在一张桌子上的玻璃箱内,那是守灵时瞻仰死者用的。
今天上午的龙华殡仪馆外,寒风瑟瑟,一片肃穆,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自发前来的千余名各界人士在此送别孙先生。
泰国警方声称,有两名寺庙里的殡仪馆人员受雇于地下一些因非法而被关闭的小诊所,去“摆脱”婴儿。
赵舜遗体昨晚移灵至台北市第二殡仪馆,今在民权东路的金宝山会馆设置灵堂,供人吊唁。
家属、播音员出身的议员李季振、演员金美淑等参加了出殡仪式。
这副悬挂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门口的挽联,浓缩地总结了路学长短暂的一生。
事发后,两名伤者被送往附近的比科尔医疗中心,现已脱离危险;遇难者遗体则被运送至德尔卡门殡仪馆。
我们要努力把一生好好地度过,等到死的时候,那就连殡仪馆的老板也会感到惋惜。马克·吐温。
龄、蔡元培、鲁迅等人还是亲赴殡仪馆为杨送殓。
今天上午,人们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与光学家、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作最后的告别。
即使是上个世纪让人“谈虎变色”的殡仪馆,如今别说招工的信息根本不用走进社会,即使内部分配也一样需要高昂的“报名费”。
“他要和儿子在一起”,多米尼克?卡罗拉,纽约市法兰克?坎贝尔殡仪馆的经理向纽约日报的记者表示。

汉字详情

bìn [bin]
部首: 406
笔画: 14
五笔: GQPW
五行:
仓颉: MNJOC
四角: 13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歹,宾声。“歹”,本作“歺”,音 è,隶变以后成为“歹”。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停柩待葬)

(2) 同本义

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说文》

于我殡。——《论语·乡党》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 曲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死者殡在屋内。——《北史·高丽传》

(3) 又如:殡宫(古代称下葬前临时安置灵柩的地方);殡阶(西阶。周代人停灵柩于西阶之上,犹宾礼也);殡棺(入殓而未葬的灵柩)

(4) 泛指丧葬事务

道秩长殡,法筵久埋。——孙稚圭《北山移文》

(5) 又如:殡丧(泛指丧葬之事);殡服(在殡殓时穿的丧服)

英文翻译

encoffin; embalm; fu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ban3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42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动词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英文翻译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