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酱
繁体
欖醬
注音
ㄌㄢˇ ㄐ一ㄤˋ
词语释义
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词语解释
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又有緑欖色緑,乌欖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乾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欖酱。”
引证解释
⒈ 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橄榄》:“又有緑欖色緑,乌欖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乾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欖酱。”
榄酱的网络释义
榄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木名。橄榄的省称 。如:榄仁(橄榄核内柔软的部分);榄香(即橄榄香);榄糖(橄榄糖)
英文翻译
oliv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5
◎ 潮州话:娜庵2 [潮州、饶平]罗庵2 , nam2 [潮州、饶平]lam2 [澄海]nang2
◎ 潮州话:娜庵2 [潮州、饶平]罗庵2 , nam2 [潮州、饶平]lam2 [澄海]nang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爿声。古文从酉,爿声。籀文从酉,从皿,爿声。本义: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
(2) 用麦、面、豆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酱用百有二十瓮。——《周礼·膳夫》
不得其酱。——《论语》
濡鸡醢酱,濡鱼卵酱。——《礼记·内则》
(3) 又如:黄酱;炸酱;甜酱;豆瓣酱;酱坊;酱豆(盛酱的食器);酱瓜(即越瓜);酱清(古代调味品。相当于今之酱油)
(4) 将鱼、肉、蔬、果捣烂制成的糊状食品 。如:果子酱;花生酱
动词
(1) 用酱或酱油腌制 。如:把萝卜酱一酱;把豆腐酱了再吃;酱瓜儿(用酱腌制的瓜)
(2) 搅;混杂 。如:酱泥(沾染了污泥)
英文翻译
any jam-like or paste-like food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