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油墨

biāo jì yóu mò [biao ji you mo]

词语释义

用以打印标志的油墨。

汉字详情

biāo [biao]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MF
四角: 419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3)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4)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5)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6)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8)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9) 又如:标抹(屋梁上的短柱)

赤城霞起而建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文选·郭璞·江赋》

凡坑陷井穴皆有标。——《新唐书·百官志》

(10) 又如:路标(交通标志);商标;浮标;标船(挂着标记的船,一般不会被劫掠)

(11) 给优胜者的奖品 。如:标首(首先拿出的赏钱);锦标;夺标

(12) 承包者向发包一方所标出的自己愿出的价钱 。如:投标;招标;开标

(13) 旗帜

梁祖( 朱全忠)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缓急之际,用以挥军, 祖自目为火龙标。—— 宋· 陶谷《清异录》

(14) 标准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

(15) 又如:标的(准则,法则;标志,记号;靶子) 目标

大会射,设标的。——韩愈《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

(16) 又如:标鹄(标的) ;代表 。如:标程(模范,榜样);标轨(风范) ,风度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孔稚珪《北山移文》

(17) 又如:标格(风度,模范);标领(犹风仪);标态(风采神态) 清督抚等所辖绿营兵编制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团 。如:标下(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叫标。标下,即管辖下的官兵);标统(清代陆军制,统带一标的军官,称标统。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18) 古代武器名 。如:标子(古代武器的名称。用于投掷的标枪);标叉(用于投掷的叉)

动词

(1) 标明,显出

黄琬之早标聪察。—— 任昉《王文宪集序》

(2) 又如:标上号码;标树(标举,评价。同标置);标举(显示,标明)

(3) 题写

名标于奇纪(指《山海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标了牌票(填写了执行公务的凭照);标目(题写书文名称);标名(题名。列举姓名);标句(撰写词句);标注(犹批注)

(5) 显扬 。如:标榜(表扬,品评;公告用的榜文);标心(表明意愿);标白(显扬)

(6) 标立;建立 。如:标金(树立铜柱;即条金,为标准金条的简称);标帜(独树旗帜)

形容词

(1) 高 。如:标领(高出众表);标柱(高柱);标望(声望很高)

(2) 标致,俊美 。如:标脸(标致的模样);标秀(标致,秀美);标俊(标致俊美)

(3) 突出 。如:标拔(特出);标冠(首位)

英文翻译

mark, symbol, label, sign; stand the bole of a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1
◎ 潮州话:颇妖1 波腰1 ,piou1/piao1(phiau) biê1/bio1(pie)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M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W
四角: 35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动词

(1) 涂油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容词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英文翻译

oil, fat, grease, lard; pa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ĭəuju/jou
[mo]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LFO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WGFG
四角: 6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形容词

(1) 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ink;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宝安腔] met8 [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东莞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海陆丰腔] met8 [沙头角腔] miet8 [台湾四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