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线

biāo xiàn [ biao xian]
繁体 標線
注音 ㄅ一ㄠ ㄒ一ㄢˋ

词语释义

标线 biāoxiàn

(1) 在望远镜或其它光学仪器的焦平面处的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上的标尺,用来定位和测量物体

graticule

词语解释

  1. 方言。指谷物出穗。

    叶紫 《丰收》一:“看看地,禾苗都发了根,涨了苞,很快地便标线了,再刮二三日老南风,就可以看到黄金色的谷子摆在眼前。”

引证解释

⒈ 方言。指谷物出穗。

叶紫《丰收》一:“看看地,禾苗都发了根,涨了苞,很快地便标线了,再刮二三日老南风,就可以看到黄金色的谷子摆在眼前。”

标线的国语词典

管制道路交通,表示指引、禁止及警示的线条或文字。通常用油漆混凝土、金属或橡胶等材料勘划而成。

标线的网络释义

标线

  • 标线是指在望远镜或其它光学仪器的焦平面处的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上的标尺,用来定位和测量物体。
  • 以规定的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或其他导向装置,划于路面或其他设施上,用以管制引导交通和分散交通流的设施。它将道路的种种固定基础情报传达给车辆和行人,特别是对驾驶员尤为重要。
  • 标线造句

    本机是手推热熔划线机更新换代产品,是道路标线的专用设备。
    主要用途:手推式冷喷划线机是常温标线施工的专用设备。
    遵仙子谕令,金狼骑暂时驻扎在烈阳山脉外围,请各位羽王划定禁行的标线,灵薇定当约束下属,绝不越雷池半步。
    林轩猝不及防,眼睛里看到的地图标线瞬间放大无数倍,让他目不暇给。
    台北仁爱路标线歪曲像毛毛虫。
    选择混合样品所含的基体元素硅作为内标元素,分别根据碳谱线峰值强度、分析线和内标线峰值强度比建立不同的定标曲线。
    中风的质量是在何种程度上我们生产的所有重要的连贯性和精确性,而且流动性连续下跌的目标线。
    标线施工时凸块成型效果优异,所施工标线耐磨性及抗冲击性强,长期使用不掉块、不变形。
    这项比赛是一项非常不同寻常的边缘运动,参赛者伸出一根手指套入皮带后,努力将对手拉过刻在桌子上的标线,据称有人利用此种方法解决争端。
    对道路预成形标线带检测技术,包括检测标准、产品分类、测试条件和技术要求等,结合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分析研究。
    晚报记者采访了一汽和二汽巴士公司、多家出租车公司、单位和私家车司机,以及多名读者,他们列举出广州城内有大量交通灯号、交通标志标线不合理现象。
    昨日的成都双林路上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不过与之前不同,工人们正忙着在崭新的沥青路面上画标志标线、清除垃圾,做着通车前的最后准备。
    为了保证较好的视认性,标志会采用夜间可自行发光的“冷光片”材料,即使在雨雪、大雾等天气条件下,地面标线依然能清楚辨别。
    在施划的停车泊位停放车辆时,车辆驾驶者应当把机动车在停车泊位内按道路顺行方向靠右停放,车身与停车标线平直,不得超出停车线位。
    另外,现在高架桥上标识标线不全,有的司机不知道匝道位置,往往是开得挺快,突然发现匝道,急刹车拐下去。
    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或双黄线中间,通过其逆反射性能提醒司机按车道行驶。
    查尔斯的球杆是顺着目标线,从球的正上方去触球。
    他提醒市民,了解正确乘坐电梯知识,电梯上的黄线就是警示标线,千万不要踏踩黄线。
    起跳线有三条没有目标线,起跳。
    它可以和瓶盖制盖线、打标线、检测带联成整线或单机使用,解决以往用秤重装箱不准确的问题。

    汉字详情

    biāo [biao]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MF
    四角: 419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3)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4)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5)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6)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8)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9) 又如:标抹(屋梁上的短柱)

    赤城霞起而建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文选·郭璞·江赋》

    凡坑陷井穴皆有标。——《新唐书·百官志》

    (10) 又如:路标(交通标志);商标;浮标;标船(挂着标记的船,一般不会被劫掠)

    (11) 给优胜者的奖品 。如:标首(首先拿出的赏钱);锦标;夺标

    (12) 承包者向发包一方所标出的自己愿出的价钱 。如:投标;招标;开标

    (13) 旗帜

    梁祖( 朱全忠)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缓急之际,用以挥军, 祖自目为火龙标。—— 宋· 陶谷《清异录》

    (14) 标准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

    (15) 又如:标的(准则,法则;标志,记号;靶子) 目标

    大会射,设标的。——韩愈《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

    (16) 又如:标鹄(标的) ;代表 。如:标程(模范,榜样);标轨(风范) ,风度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孔稚珪《北山移文》

    (17) 又如:标格(风度,模范);标领(犹风仪);标态(风采神态) 清督抚等所辖绿营兵编制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团 。如:标下(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叫标。标下,即管辖下的官兵);标统(清代陆军制,统带一标的军官,称标统。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18) 古代武器名 。如:标子(古代武器的名称。用于投掷的标枪);标叉(用于投掷的叉)

    动词

    (1) 标明,显出

    黄琬之早标聪察。—— 任昉《王文宪集序》

    (2) 又如:标上号码;标树(标举,评价。同标置);标举(显示,标明)

    (3) 题写

    名标于奇纪(指《山海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标了牌票(填写了执行公务的凭照);标目(题写书文名称);标名(题名。列举姓名);标句(撰写词句);标注(犹批注)

    (5) 显扬 。如:标榜(表扬,品评;公告用的榜文);标心(表明意愿);标白(显扬)

    (6) 标立;建立 。如:标金(树立铜柱;即条金,为标准金条的简称);标帜(独树旗帜)

    形容词

    (1) 高 。如:标领(高出众表);标柱(高柱);标望(声望很高)

    (2) 标致,俊美 。如:标脸(标致的模样);标秀(标致,秀美);标俊(标致俊美)

    (3) 突出 。如:标拔(特出);标冠(首位)

    英文翻译

    mark, symbol, label, sign; stand the bole of a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1
    ◎ 潮州话:颇妖1 波腰1 ,piou1/piao1(phiau) biê1/bio1(pie)

    宋本广韵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