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明察秋毫
(1) 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成语辨析
明察秋毫与“洞若观火”有别:明察秋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成语用法
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谓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形容洞察一切。
引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你明察秋毫,比我们知道的事体多,了解的清楚。”
明察秋毫的国语词典
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隐瞒。」
明察秋毫的网络释义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翻译
明察秋毫造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 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 年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 形容词 (1) 悲愁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英文翻译autumn, fall; year
方言集汇◎ 粤语:c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1 [梅县腔] ciu1 [海陆丰腔] ciu1 [宝安腔] ciu1 [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iu1 [沙头角腔] tsieu1 [东莞腔] ciu1 [客语拼音字汇] qiu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详细解释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方言集汇◎ 粤语:hou4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