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 shu mu cun guang]
注音 ㄕㄨˇ ㄇㄨˋ ㄘㄨㄣˋ ㄍㄨ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鼠目寸光 shǔmù-cùnguāng

(1)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shortsighte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成语辨析

鼠目寸光与“目光如豆”区别在于:鼠目寸光指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是比喻性的;“目光如豆”指目光“小”;不见全局;只盯住目前的局部;也是比喻性的。

成语用法

鼠目寸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喻人眼光短,见识浅。

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为此説者,真乃鼠目寸光,误人家国,无所底止者也。”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

鼠目寸光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目光短浅,识见狭小。如:「自私自利的人,往往鼠目寸光,难成大事。」也作「鼠目」。

鼠目寸光的网络释义

鼠目寸光

  • 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汉语成语,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出自《桂林霜·完忠》。
  • 鼠目寸光的翻译

    英语: short-sighted
    德语: kurzsichtig (Adj)​
    法语: avoir la vue courte, ne pas voir plus loin que le bout de son nez
    日语: 見識(けんしき)の浅いこと
    俄语: не видеть дáльше своего носа

    鼠目寸光造句

    我们做事不能鼠目寸光,而应该往长远考虑。
    伯伯让堂姐辍学打工是鼠目寸光的行为。
    我们在经济利益面前不能鼠目寸光,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毁了生态环境。
    这并不是鼠目寸光的尝试,也不是值得骄傲的东西。
    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鸿鹄之志在于长天,常怀御风远扬。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成就,你就是你所想成为的人,无论现在怎样,只要心怀理想,终会到达,而鼠目寸光者始终坐井观天,在原地踟蹰徘徊。
    只有鼠目寸光的人才会看不见教育的重要性。
    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等,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人们对鼠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让孩子辍学做工挣钱,是鼠目寸光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里有许多关于鼠的成语,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等等彰明较著,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
    至于那些市井小商人,虽在金钱上富有,但他们鼠目寸光,绝无雄才大略。
    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么能了解我的鸿鹄之志?
    这样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去鼠目寸光。
    那个领导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而不顾全局的利益,真是惜指失掌,鼠目寸光。
    那些鼠目寸光的人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总是暴跳如雷,我笃信他们将永远徘徊在成功的大门口。
    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鼠目寸光的人稍受表扬就不知天高地厚。
    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精明本无过,但是背弃了诚信,恰恰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不要这样鼠目寸光,只看到鼻子尖下这一点点。
    有些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

    汉字详情

    shǔ [shu]
    部首: 1302
    笔画: 13
    五笔: VNU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VYV
    四角: 77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rat, mouse; KangXi radical 208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cùn [cun]
    部首: 307
    笔画: 3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仓颉: DI
    四角: 403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 ∶寸口的简称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4)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寸男尺女(一男半女)。又指用于针灸取穴中的相对长度单位,如两乳头之间是8寸

    脐下3寸是关元

    形容词

    (1) 引申为极短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寸幅(短信);寸旬(极短的时间);寸铁(形容短小的兵器)

    (3) 形容极小的 。如:寸土必争;寸愿(微小的心愿);寸田(人胸中方寸之地。用以比喻心);寸进(形容进步极少);寸缕(极少的布制)

    动词

    协助

    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西游记》

    英文翻译

    inch; small, tiny; KangXi radical 41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 客家话:[梅县腔] cun5 [宝安腔] cun5 [客语拼音字汇] cun4 [台湾四县腔] cun5 [客英字典] cun5 [东莞腔] cun5 [沙头角腔] cun5 [海陆丰腔] cun5 [陆丰腔] c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困去聲合口一等chuonh/cuonntsʰuən
    guāng [guang]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广大,宽阔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