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

míng chá àn fǎng [ ming cha an fang]
繁体 明察暗訪
注音 ㄇ一ㄥˊ ㄔㄚˊ ㄢˋ ㄈㄤ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况。

亦作:明查暗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林则徐《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臣仰奉谕旨,明察暗访,不必丞丞。”

成语辨析

察;不能写作“查”。

成语用法

明察暗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颂扬。

引证解释

⒈ 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况。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丢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
亦作“明查暗访”。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有什么别样案情?限一个月报命。”

明察暗访的国语词典

公开调查,暗中了解。《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去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也作「明查暗访」。

明察暗访的网络释义

明察暗访

  • 明察暗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íng chá àn fǎng,意思是说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调查研究。
  • 反义词

    明察暗访造句

    这桩盗窃案,经他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线索。
    李院长为了这起案件,多次明察暗访,掌握了大量证据。
    巡警大队经过明察暗访,终于了结了这个案子。
    公安干警经过明察暗访,终于捣毁了犯罪分子的窝点。
    十多天的明察暗访,追根刨底,侯德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那个号叫做“小可可”。
    缇雅她们经过明察暗访,终于得到了这些女生的照片资料,然后给表妹看。
    后来清秋观势大,弟子上千,无人再敢招惹,许多江湖豪杰只好明察暗访,纷纷出海找寻,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王队长明察暗访,这个案子终于有了眉目。
    经过几天连续的明察暗访,周姗姗心里对钱总及其工作生活的圈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为了实现远大理想,他走村串户,明察暗访,心血耗尽,最终还是失败了!可幸的是,这里度过他一生最值得留恋的时代,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明察暗访,记者发现晚上确实有人在这里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掷色子等方式赢钱,有人则从中“抽红”收取场地费。
    眼下的官员变聪明了,尤其是在朝廷不给土地而是换成单纯俸禄以后,加上近乎每半个月一次的巡查使明察暗访,以及离任时评估好了给出的一笔丰厚的奖励。
    岳阳国税税风税纪督查组明察暗访纠行风。
    对存在的问题明察暗访,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违纪案件,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
    童志龙介绍,起初的明察暗访中,市纪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打擦边球,如值班时却待在自己办公室,还有找人顶班的情况。
    为了让制度落实到位,苍溪县加强明察暗访,通过电话询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对乡镇干部“走读”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天津蓟县质监局执法人员通过多次明察暗访和多日蹲堵,终于一举端掉东二营金唐庄一生产“地条钢”黑窝点。
    前段时间,顺天府丞刘志选曾经去泗州府朱家庄明察暗访,说朱登阳建民团,不到两千人马,现在怎么突然冒出几万人马?实在不可思议。
    卑职在任漕运总督时,清查账册,明察暗访,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将上缴的赋税,全部查没。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B
    四角: 67020

    英文翻译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兵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mieng/myangmĭɐŋ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àn [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UJG
    五行:
    仓颉: AYTA
    四角: 600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副词

    (1) 默默地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名词

    (1) 天黑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动词

    使昏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英文翻译

    dark; obscure; in secret, covert

    方言集汇

    ◎ 粤语:am3 ngam3
    ◎ 客家话:[东莞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梅县腔] am5 em3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海陆丰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沙头角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紺去聲開口一等ʔɒmqomh/omm
    fǎng [f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H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2) 同本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4)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访戴(访友的代称);出访(到外国访问);回访(在对方来拜访后去拜访对方);过访(访问);走访(访问;拜访);造访(上门访问)

    (6) 寻求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寻访(寻求查访);访觅(访寻;寻找);访论稽古(探求讨论古事)

    (8) 通“方”。初始

    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汉书》

    (9) 谋议

    教之令,使访物官。——《国语》。韦昭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业。”

    (10) 调查;查处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访缉(访查缉捕);访办(调查处理);访俗(察访民俗)

    英文翻译

    visit; ask, in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宋本广韵

    明察暗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