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成语用法
洞察其奸动宾式;作谓语;指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洞察其奸的国语词典
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镜花缘.第一二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诸事预为防范,毋许入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也作「洞烛其奸」。
洞察其奸的网络释义
洞察其奸
洞察其奸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òng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名词
(1)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动词
(1) 贯穿;通达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tó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5 tung3 [沙头角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3 [海陆丰腔] tung6 [客英字典] tung5 [宝安腔] tung3
◎ 潮州话:dang7(tā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dung | dʰ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代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变成“其”。(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2)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如:其夫 (10) 它的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的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副词 (1) 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词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词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英文翻译his, her, its, their; that
方言集汇◎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客语拼音字汇] gia1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khî)[潮阳]ki2 (khí)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 同邪)。——《墨子·辞过》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名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英文翻译crafty, villainous, false
方言集汇◎ 粤语:ga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n1 gien1 [东莞腔] gan1 [梅县腔] gian1 [宝安腔] gan1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ia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an1 [海陆丰腔] gien1 ga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