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南齐书·海陵王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 唐 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见尘壁仿佛有字迹,拂拭諦视,乃细楷书二絶句……不知是谁家娇女,寄感摽梅。”
引证解释
⒈ 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引《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南齐书·海陵王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
唐郑世翼《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见尘壁仿佛有字迹,拂拭諦视,乃细楷书二絶句……不知是谁家娇女,寄感摽梅。”
摽梅的国语词典
梅落而知时已晚。语本《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比喻女子出嫁应当及时。《南齐书.卷五.海陵王本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也作「标梅」、「摽有梅」。
摽梅的网络释义
摽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iāo
动词
(1) 挥之使去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2) 抛弃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3) 另见
其它字义
biào
动词
(1) 捶胸;击
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
寤辟有摽。——《诗·柏舟》
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 又如:摽辟(捶胸)
(3) 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
(4) 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
(5) 用胳膊紧紧地钩住 。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
(6) 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 。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7) 另见
动词
(1) 捶胸;击
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
寤辟有摽。——《诗·柏舟》
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 又如:摽辟(捶胸)
(3) 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
(4) 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
(5) 用胳膊紧紧地钩住 。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
(6) 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 。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au1 [台湾四县腔] piau3 peu3 [客英字典] piau3 biau1 [海陆丰腔] piau3 [陆丰腔] p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爂 | 撫招 | 滂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pʰĭɛu | phjeu/ph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