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

yuán zhù [ yuan zhu]
注音 ㄩㄢˊ ㄓ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援助 yuánzhù

(1) 支援;帮助

援助灾民
help;support;aid

词语解释

  1. 支援;帮助。

    《后汉书·耿弇传》:“ 永 北还,而 代 令 张曄 据城反畔,乃招迎 匈奴 乌桓 以为援助。”《旧唐书·昭宗纪》:“ 王鎔 感 匡威 援助之惠,乃筑第於 恒州 ,迎 匡威 处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两位侍郎、京堂,更暗为援助,锻炼成狱,把那都老爷革职,发往军臺。” 老舍 《四世同堂》七:“ 冠晓荷 常常一方面暗中援助小太太,一方面给 大赤包 甜蜜的话听。”

引证解释

⒈ 支援;帮助。

《后汉书·耿弇传》:“永北还,而代令张曄据城反畔,乃招迎匈奴乌桓以为援助。”
《旧唐书·昭宗纪》:“王鎔感匡威援助之惠,乃筑第於恒州,迎匡威处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两位侍郎、京堂,更暗为援助,锻炼成狱,把那都老爷革职,发往军臺。”
老舍《四世同堂》七:“冠晓荷常常一方面暗中援助小太太,一方面给大赤包甜蜜的话听。”

援助的国语词典

援救帮助。

援助的网络释义

援助

  • 援助同意支援, 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以及提供精神上支持等方式相助别人。
  • 为某个人或集体提供支持和帮助。
  • 援助的翻译

    英语: to help, to support, to aid, aid, assistance
    德语: Beihilfe (S)​, Beistand (S)​, Dienst (S)​, Hilfeleistung (S)​, Stütze (S)​, Unterstützung
    法语: assister, aider

    援助造句

    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
    国际社会向非洲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援助。
    同学们把省下的钱捐献出来,援助灾区小朋友。
    四面八方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对于不公平的事,我们应该伸出援助的手,为弱者打抱不平。
    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
    这些难民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急待我们援助。
    突如其来的灾难立即会带来同情和快速的援助。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跨国援助不再鞭长莫及。
    我们要伸出友爱之手,援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
    他反面无情,对帮助过他的朋友,也不肯予以援助。
    迈入风烛残年的无依老兵,需要社会大众的援助及关怀。
    他们一味接受霸权主义者的援助,实际上是开门揖盗。
    他们盼望援助物品迅速送到。
    面对这个家庭的不幸,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全国人民慷慨解囊,援助别国受灾地区的群众。
    只要是朋友有需要的地方,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爱心是一场倾泻在夏日的大雨,使渴望帮助的人感到真情的援助。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EFC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BME
    四角: 5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爰( yuán)声。本义:拉,引)

    (2)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3)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4)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援系(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

    (6) 擢拔,引进推荐

    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苏轼《答曾舍人启》

    (7) 又如:援进(提拔任用);援拾(提携收录)

    (8) 引用

    援赦减等。——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援纳(援例纳银捐官);援例(清朝规定捐一定数额的银子,可得到官职或监生资格);援例监(按照常规捐钱取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有例可援;援验(引证)

    (10) 拯救,相救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

    (11) 又如:抗美援朝;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援拯(援救,帮助);援应(声援接应)

    (12) 执持,持 。如:援旌(执旗);援桴三鼓(指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名词

    (1) 助,救助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2) 篱笆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英文翻译

    aid, assist; lead; 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jyun6 wu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台湾四县腔] jen2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2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宝安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yan/hvanĭwɐn
    zhù,chú [zhu,chu]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EG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KS
    四角: 74127

    详细解释

    chú

    动词

    (1) 同“锄”。除去

    颜不疑归,而师 董梧,以助其色。——《庄子》

    (2) 另见 zhù

    zhù

    动词

    (1) (形声。从力,且( )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2)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助,左也。——《说文》

    助,佐也。——《小尔雅》

    非助我者也。——《论语》。孔注:“犹益也。”

    九一而助。——《孟子》

    助天为虐者,不祥。——《国语·越语下》

    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助胆(帮助壮胆);互助(互相帮助);扶助(帮助);资助(用财物帮助);助力(帮助;援助)

    (4) 辅助

    射夫即同,助我举柴。——《诗·小雅》

    (5) 又如:助化(辅助教化);助葬(佐助他人发丧送葬);助研(助理研究员的简称)

    (6) 增添;增加

    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史记》

    (7) 又如:助哭(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8) 另见 chú

    英文翻译

    help, aid, as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z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6 [梅县腔] ze5 [沙头角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co5 [台湾四县腔] cu5 [宝安腔] cu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o4 [东莞腔] cu5 [陆丰腔] cih5
    ◎ 潮州话:zo6 (tsõ)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牀據去聲開口三等dʒʰĭozrioh/dr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