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掠

qiǎng lüè [qiang lüe]
繁体 搶掠
注音 ㄑ一ㄤˇ ㄌㄩㄝ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抢掠 qiǎnglüè

(1) 抢劫

loot

词语解释

  1. 犹抢劫。

    《水浒传》第三七回:“你这厮如何却抢掠别人财物?”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愚民不解文告》:“未几,有洋人挟通事来县见余,谓南民抢掠其煤,焚烧其船。”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引证解释

⒈ 犹抢劫。

《水浒传》第三七回:“你这厮如何却抢掠别人财物?”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愚民不解文告》:“未几,有洋人挟通事来县见余,谓南民抢掠其煤,焚烧其船。”
鲁迅《南腔北调集·火》:“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抢掠的国语词典

用暴力掠夺。

如:「这地区发生暴动,社会秩序明显失控,许多暴民趁机抢掠财物。」

抢掠的网络释义

抢掠

  • 【词目】抢掠
  • 【读音】qiǎng lüè
  • 【释义】强势占有公共及私人财务。
  • 抢掠造句

    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糟蹋百姓。
    日寇进村后,到处烧杀抢掠,鸡犬不留。
    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常常是烧杀抢掠,鸡犬不留。
    敌军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八国联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其行为是不折不扣的强盗。
    海盗攀上了客轮,犹如虎入羊群,杀烧抢掠,无恶不作。
    反动派烧杀抢掠后,真是寸草不留,连绵几百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国际移民组织的一位发言人说,撤出移民的行动非常困难,移民们必须逃离狙击手、哨卡和抢掠者的攻击和骚扰。
    希特勒的早期“胜利”,只不过是一个死心塌地的恶棍出人意料地抢掠得手而已。
    北宋、南宋末年的政府,虽然腐朽,但还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对人民大屠杀、抢掠。
    曹操不分青白,纵容士卒烧杀抢掠,所犯罪行,令人发指,吾曾对天发下宏愿,谁能击退曹操,就我徐州百姓,吾便将徐州让与他。
    ‘邪道之人恶事做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抢掠荼毒,害有不可胜言。
    九月五日、即韩顽进犯营溪的前夕,日寇攻陷了我路东中心区之马家集、竹镇集、舜山、半塔、汊涧等地,每到一处,抢掠烧杀,无恶不作,与韩顽遥相呼应。
    哎呀,我这病都是自己找的,我抢掠人家的妇人,作恶多端,我由此要改行为善,我这病就可好了。
    这是他们打猎或抢掠时惯用的阵法,早已操练纯熟,眼看着猎物们在包围圈里无路可退的样子,沙陀人人人脸上露出了狞笑。
    而覃鸣珂一不做二不休,率苗兵四处烧杀抢掠,弄得四近鸡飞狗跳,百姓携家带口,四处逃难。
    朝廷之所以再次派他到幽州去,是因为前中山相张纯、前泰山太守张举与乌桓大人丘力居联盟发动叛乱,在青、徐、幽、冀四州大肆抢掠。
    日寇占领柳州后,利用一批民族败类在城乡组成维持会,这帮畜牲为虎作伥,除带领日军四处抢掠外,还为兽兵到处寻找“花姑娘”拉回到日军据点强奸。

    汉字详情

    qiāng,qiǎng [qiang,cheng]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WBN
    仓颉: QOSU
    四角: 58012

    详细解释

    qiāng

    动词

    (1) 撞;碰;触

    飞抢榆枋支遁。——《庄子·逍遥游》。注:“突也”

    抢,刺也。——《汉书·扬雄传》注

    以头抢地。——《战国策·魏策》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抢地(碰触地面。指叩头求饶);抢地呼天(以头撞地,悲呼苍天。形容极其伤痛);抢跪(屈一膝的半跪礼)

    (3) 推,搡 。

    (4) 逆;顶;挡 。如:抢风

    (5) 创伤,伤

    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唐· 白居易《赎鸡》诗

    (6) 代替 。如:抢替(冒名代考)

    (7) 冲;闯

    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水浒传》

    (8) 另见 qiǎng

    qiǎng

    动词

    (1) (形声。从手,仓声。本义:抢夺)

    (2) 同本义

    抢夺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抢夺耕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抢火(趁火打劫);抢行(同业相竞,引申指争爱);抢了我的东西未必能使他变富;抢案(抢劫事件,抢劫案件);抢掳(抢劫掳掠)

    (4) 赶紧;突击 。如:抢秋(突击收获秋熟作物)

    (5) 抢先;争先 。如:抢头报(抢先报喜。第一个报科举得中的,可多得赏钱);抢窝(一种儿童游戏);抢命(骂人胡奔乱跑);抢三(猜拳的一种规定,三拳两胜喝一次酒);抢水(竞渡);抢步(疾步;紧步)

    (6) 刮掉或擦掉物体表层 。如:磨剪子来抢菜刀

    (7) 抢白;言词生硬 。如:抢问(责问)

    (8) 另见 qiāng

    英文翻译

    plunder, rob, take by forc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2
    ◎ 潮州话:ciên2/cion2(chhíeⁿ) ciên7/cion7(chhīeⁿ)

    宋本广韵

    lüè [lv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yiy
    五行: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2) 同本义

    掠,夺取也。——《说文新附》

    (3) 按:掠是“略”的分别字,以别于经略、简略的略

    已恶而掠美为昏。——《左传·昭公十四年》

    输掠其聚。——《左传·昭公二十年》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掠美(夺取他人的优点或成就);掠卤(掳掠,抢夺);掠掇(动手动脚);掠贩的(拐卖人口的人);掠阵(夺取阵地);掠抄(抢劫);掠剩(抢劫后的剩余之物);掠盗(抢劫,抄掠);掠贩(用抢骗等方式贩卖人口)

    (5) 拷打;拷问

    毒掠百姓。——《南史·柳仲礼传》

    (6) 又如:掠治(拷问犯人);掠考(掠拷。笞击拷问);掠杀(拷打而死);掠理(拷打讯问);掠笞(拷打;苔击)

    (7) 拂过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掠江东南去。——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浮光掠影。——清· 冯班《沧浪诗话纠谬》

    (8) 又如:掠地(擦过或拂过地面);掠海(拂过海面);掠袭(犹飘拂)

    (9) 砍伐;砍

    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水浒传》

    (10) 梳理

    镜儿里不住照,把须鬓掠了重掠。——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1) 又如:掠子(发篦);掠头(梳子);掠削(梳理齐整貌)

    (12) 用某种小动作来表明或传达一种感情 。如:他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

    (13) 〈方〉∶顺手拿,抄 。如:他掠起一根棒子就打

    (14) 扔;抛

    春梅把鞋掠在地下。—— 明· 笑笑生《金瓶梅》

    (15) 压;商议 。如:掠阵(压阵;助威);掠掇(盘算;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