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夺

jié duó [ jie duo]
繁体 劫奪
注音 ㄐ一ㄝˊ ㄉㄨㄛ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劫夺 jiéduó

(1) 掠夺的行动或事例;尤指盗用船上的货物

plunderage

(2) 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seize by force

词语解释

  1.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抢劫夺取。

    《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彭门 劒门 蜀山 里,昨逢军人刼夺我。”《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元弘 本使 王瑞章 ,奉勅持节北入 单于 ,充册立使。行至 雪山 南畔,遇逢背逆 迴鶻 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 江 淮 ﹞濒 江 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 李大钊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抢劫夺取。

《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唐高适《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彭门劒门蜀山里,昨逢军人刼夺我。”
《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元弘本使王瑞章,奉勅持节北入单于,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遇逢背逆迴鶻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
《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江淮﹞濒江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
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
李大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劫夺的国语词典

抢夺财物。

劫夺的网络释义

劫夺

  • 劫夺,指掠夺的行动或事例;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 劫夺造句

    去使多恃势作威,劫夺妇女,殴击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饮恨吞声。
    降使适去,左右劫夺财物,略取妻妾,放火烧宫。
    教士们虔诚地唱了一首赞美诗,把这劫夺行为神圣化了。
    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而保镖者遇众寡不敌,亦束手无策,故为各商所深忧。
    这首诗写了诗人所爱的人被有权有势的人劫夺的悲哀,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
    庚子年剿灭拳匪,义和团遭到残酷镇压,许多人都被官府捉去砍了,宋锡朋逃亡在外,做起了土匪草寇,他又聚集了一伙水贼,到天津劫夺盐道船舱里装运的官银。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如果我们失掉了思想自由,那还不如匍匐而行,承认两足走路是一个错误,而回返到三万多年前的原来姿势。
    在下名叫郑天寿,是个银匠,三年前路过此地时被王英劫夺上山虽然无奈落草,但是并没有做些为非作歹的事情,还请晁保正宽宥。
    反过来,我们可以说哪里有外婚制被发现,我们可以安心地期待在一定的调查之后,发现劫夺,至少是劫夺体系的痕迹。
    又次则援李督来电,指驳日使照会所称学生劫夺天田洋行货物一事为诬枉。
    窦马利和喜功曾经同属一个剿匪队。在战争中,剿匪队在本村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劫夺。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又有世人所不常见之横死,即如前魇魅诸恶鬼劫夺精气等而死也。
    在原始社会互相劫夺的战争中,一个被掳掠的美丽女俘,向征服者面露冁然一笑,从而改善了自己的囚徒命运,这大概是最早使用的美人计了。
    劫夺也会减损行星的能量。
    我试图用她的爱填满我的怀抱,用亲吻劫夺她甜蜜的微笑,用眼睛啜饮她深黑的窥扫。
    塔昆已经劫夺了我的忠贞的标志。
    某些反对最激烈的人甚至神经质地暗示,这些宝物一旦出境可能会被劫夺,再也回不来了。
    某些反对最激烈的人甚至神经质地暗示,这些宝物一旦出境可能会被劫夺,再也会不来了。
    传统宗派对抗科技联盟以保护魔法,也为防范劫夺者与灭世者的掠夺而战。

    汉字详情

    jié [jie]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FCL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IKS
    四角: 4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2) 威胁;威逼

    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

    劫之以众。——《礼记·儒行》

    已珉欲以齐秦劫 魏。——《战国策·秦策》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众。——《汉书·高帝纪》

    积威所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劫杀(劫持并加以杀害);劫略(以威力胁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劫质(挟持人质,借此勒索)

    (4) 抢夺;强取

    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燕策》

    谋劫单于母。——《汉书·李广苏建传》

    行劫缚者。——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劫掳(抢劫掳掠);劫鞘(抢劫鞘银);劫磷(劫难;灾难。磷:薄;损伤);劫剞(抢劫掠夺);打劫(抢劫);行劫(进行抢劫)

    名词

    (1) 盗贼,劫匪 。如:劫人(强盗);劫帅(盗贼的首领);劫盗(强盗;劫贼);劫贼(强盗;土匪)

    (2) 佛教名词。“劫波”(或“劫簸”)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指天灾人祸 。如:劫灰(本为佛教所谓“劫火”之余灰,后多指战乱后留下的残迹);劫内(在大难、厄运之中);劫磨(灾难;折磨);劫花(凋谢之花)

    (3) 围棋术语,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

    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陈木南又要输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coerce; dis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p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ap7 [海陆丰腔] giap7 [梅县腔] giap7 [东莞腔] giap7 [客英字典] giap7 [台湾四县腔] 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ab5 [宝安腔] giap7 [陆丰腔] giap7
    ◎ 潮州话:giab1 (kiap)「澄海」gi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三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怯入聲開口三等kĭɐpkiap
    duó [duo]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DFU
    五行:
    吉凶:
    仓颉: KDI
    四角: 403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dyut6
    ◎ 潮州话:do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