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敝声。本义:性急)
(2) 同本义
憋,曰性急。——《集韵》
(3) 又如:憋懯(亦作“憋怤”。急性);憋肠(急性子);憋古(性格暴烈、古怪、不合时宜)
(4) 凶恶 。如:憋懆(凶狠)
(5) 执拗 。如:憋拗(固执;执拗);憋劣(刚直,固执)
动词
(1) 憋闷,气闷 。如:憋的慌(非常气闷);憋憋焦焦(烦躁,气恼)
(2) 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 。如:憋足劲;这口气憋了十年;憋住笑
(3) 闹别扭;赌气 。如:憋性(闹别扭,赌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et7 [海陆丰腔] biet7 piet7 [客英字典] pet7 biet7 [宝安腔] pet7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ad5 [台湾四县腔] biet7 pi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鷩 | 并列 | 幫 | 薛A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pĭɛt | pjet/pie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皂斗的略称(指栎实、柞实等),其壳斗煮汁,可以染黑,本作“皁”,后作“皂”
一日山林,其植物宜皂物。——《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又如:皂物(柞栗之类。可做黑色染料)
(3) 一种洗涤用品,肥皂的略称 。如:香皂;药皂
(4) 旧时衙门内的差役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儒林外史》
(5) 又如: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皂快壮健(捕快壮卒);皂快(捕快;缉捕差役);皂头(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皂舆(皂人与舆人。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皂衣(借指下吏);皂役(旧时官衙中的差役);皂班(泛指差役);皂人(古代养马的下吏)
(6) 喂马或喂牛的饲槽
牛骥同一皂。——文天祥《正气歌》
(7) 又如:皂枥(即马厩);皂牢(饲养牛马的圈栏);皂栈(马厩。皂,食槽;栈,马脚下防湿的木板)
(8) 皂荚的省称
皂树高大,叶如槐叶。——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9) 又如:皂角(即皂荚);皂汤(浸泡皂荚的水)
形容词
(1) 黑色。后作“皂”
黑人黑马皂罗袍。——《封神演义》
(2) 又如:青红皂白;皂褶儿(穿在外面的黑色上衣);皂帕(黑色的头巾);皂巾(黑色的头巾);皂靴(黑色的短靴);皂盖(古代车上的黑色车盖);皂鞋(一种黑色的便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6 co6 [客英字典]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co5 [梅县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o4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皁 | 昨早 | 從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zaux/dzav | dzʰ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