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

yì fèn [ yi fen]
繁体 義憤
注音 一ˋ ㄈ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义愤 yìfèn

(1) 基于正义公理激发的愤怒或对非正义的事情引起的愤慨

满腔义愤
righteous indignation

词语解释

  1. 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

    《后汉书·逸民传序》:“ 汉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藴藉义愤甚矣。” 清 龙启瑞 《粤西团练辑略序》:“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 毛泽东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虽然对于这些坏人坏事有一些了解,但熟视无睹,不引起义愤。”

引证解释

⒈ 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

《后汉书·逸民传序》:“汉室中微, 王莽篡位,士之藴藉义愤甚矣。”
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虽然对于这些坏人坏事有一些了解,但熟视无睹,不引起义愤。”

义愤的国语词典

出于正义的愤怒。

义愤的网络释义

义愤

  • 义愤是汉语词汇,拼音yìfèn,意思是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
  • 义愤造句

    听了居民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
    于个人,这令人义愤填膺;于国家,这辱国辱民族。
    现实中,冷漠的人在网上义愤填膺的事太不足为奇了。
    回忆起儿子被地主杀害的事情,赵大娘就义愤填膺,泣不成声。
    敌人要抢走人民的粮食,大家义愤填膺。
    听到北京女子中学的学生被捕后,鲁迅先生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听说对方背信忘义,大家无不感到义愤填膺。
    听到歹徒杀害孩子,人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凶犯。
    你义愤填膺地向我们讲述了晚唐的腐朽。
    亚洲年代报道说印度教祭司们义愤填膺。
    他们在大会中,义愤填膺地声讨敌人。
    然后一转身给了他一个义愤填膺的背影。
    匪徒枪杀年轻干警的罪行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义愤。
    全世界的人们都对北约的暴行感到义愤填膺。
    我国人民对日本鬼子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义愤填膺,决心为死难人民报仇雪恨。
    我不太愿意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架势来。
    突然身边的人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她。
    对于歹徒残暴的行径,每个人都义愤填膺,咬牙切齿。
    对于法院的不公判决,被害者家属都感到义愤填膺,决定抗争到底。
    那两个知青颇具煽动性的语言,激起了聂家沟林场的知识青年们的满腔义愤。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