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惺惺
(1) 指聪明机警的人
词语解释
清醒貌。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 宋 陆游 《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明 刘基 《醒斋铭》:“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言未终,惺惺欲醒。”
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引证解释
⒈ 清醒貌。
引唐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
宋陆游《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明刘基《醒斋铭》:“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言未终,惺惺欲醒。”
⒉ 聪明机灵。
引宋曾布《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冯梦龙《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⒊ 形容动听的声音。
引宋杨无咎《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惺惺的国语词典
聪明、伶俐。
惺惺的网络释义
惺惺
惺惺的翻译
惺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聪明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明· 袁宏道《靳尚祠》
(2) 又如:惺惺惜惺惺(聪明人爱惜聪明人。意谓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相互爱惜、同情)
动词
(1) 领会
俺如今已惺,也学的寡情。——明· 冯惟敏《朝天子》
(2) 又如:惺悟(领会)
(3) 清醒
一声寒雁叫,唤起未惺人。——《五灯会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en1 [宝安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梅县腔] siang3 [海陆丰腔] sen1
◎ 潮州话:思英1(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ng | sie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聪明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明· 袁宏道《靳尚祠》
(2) 又如:惺惺惜惺惺(聪明人爱惜聪明人。意谓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相互爱惜、同情)
动词
(1) 领会
俺如今已惺,也学的寡情。——明· 冯惟敏《朝天子》
(2) 又如:惺悟(领会)
(3) 清醒
一声寒雁叫,唤起未惺人。——《五灯会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en1 [宝安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梅县腔] siang3 [海陆丰腔] sen1
◎ 潮州话:思英1(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ng | s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