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论
词语释义
必然论(doctrine of neeessity)是指西方哲学关于必然性的理论。
同“偶然论”相反的一种哲学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必然的、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它或者否认偶然性的存在;或者把偶然性说成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无知所产生的主观观念;或者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同偶然论相反的一种哲学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必然的、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否认偶然性的存在。这种理论发展到极端就导致宿命论。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此外,还有许多有关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内幕故事以及由阴谋论之下的必然的杀戮。
2、承认“腐败有益论”,必然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刚性和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加速政权的衰亡。
3、探讨与揭示价值观的困惑与挑战:发展必然论、同步效应论、自然生存论、完美境界论等。
4、论文的题目是《论自由和必然,快乐与痛苦》。
5、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
6、第二,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7、犹太教是一种伦理一神教,这决定了它必然放弃对上帝的知识论态度,转而使用实践理性去确证上帝的存在。
8、奥克肖特坚信,真正的政治学必然要建立在哲学知识论的基础上。
9、而在伊斯兰教的Mutazalita传统中,由于支持亚历士多德泛神论性质的必然主义,也存在着一种滑向外流论和泛神论的倾向。
10、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进一步升华,表现为语境论在科学实在论中渗透和发展的必然走势。
11、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
12、作为人,是因果关系的必然,而作为犹太人,是一神论的特权产物。
13、把主体性作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具有必要性、必然性和优越性。
14、论分析了高校国际化的必然性,同时从教育理念、管理观念、资金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高校国际化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15、虽然持自由市场论的主流经济学者认为必然如此,但这是需要被证明检验的。
16、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信息资源与语文教学论课程整合的新途径是其必然选择。
17、因此,以主体性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不仅是必要的、必然的,而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8、“繁荣娼盛”论把经济发展和卖淫嫖娼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是为卖淫嫖娼有理制造理论根据。
19、自古以来,有关必然与自由、决定论与自由选择论孰真孰假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
20、金岳霖的知识论对“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这一知识论难题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回答,弥补了中国知识论不发达的缺陷;
21、我们需要重新剖析华尔兹的自然状态冲突论,并论证其内在逻辑背后的合作必然性。
22、我们如果追溯新中国建立后词学界关于豪放派为宋词主流之论,会发现这是自梁启超以来学术思潮的必然趋势。
23、因此,休谟的“信念”学说对传统真理观和因果必然性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从而对整个知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4、施米特的主权概念是一种人格化的主权,这一决断论建立在文化绝望的心态之上,它的产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25、然而,由手段论体育价值观向目的论体育价值观的转移是一种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26、通过对墨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思想文化背景及其思想产生的人生论哲学基础的梳理从而论证墨子道德人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27、因此,从“言语行为论”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在交际中必然产生各种变体。
28、1978年,在经典著作《论人性》一书中,威尔逊将人类的理智描述为用于生存和繁衍的工具,和其他各式各样的生存技艺一样,其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29、第二章通过叙述死亡在生存论哲学中的本体性,使人能经验到死亡的自明性,并借助位格从而认识永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0、传统知识论认为因果关系是不证自明的,休谟则把因果知识诉诸由习惯产生的信念,从而对因果关系及其必然性产生了质疑。
引证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对必然这个哲学范畴有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巴门尼德把必然理解为支配万物的那种力量,认为天是由于必然性产生出来,并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德漠克里特"注重必然性",最早对必然作出唯物主义机械论的解释,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存在)和虚空(非存在),原子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涡漩运动而永恒运动着,"一切都遵循必然性而产生"。但他排除了偶然性,错误地否定了偶然性的客观性,势必导致宿命论。
必然论的网络释义
同“偶然论”相反的一种哲学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必然的、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它或者否认偶然性的存在;或者把偶然性说成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无知所产生的主观观念;或者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荷兰斯宾诺莎、法国霍尔巴赫等都否认偶然性的存在,认为偶然性的观点来源于人们对规律的无知。
这种理论由于否认偶然性,发展到极端就导致宿命论。
必然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 标杆;标准
必,分极也。——《说文》
(3) 姓
动词
(1) 必须,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
必为奇巧声动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必防其渐(防微杜渐之意。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必也正名(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
副词
(1) 必然,必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战国策·赵策》
(2) 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败(一定败);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3) 必须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倘偌;假如
必求之,吾助子请。——《左传》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海陆丰腔] bit7 [梅县腔] bit7 [沙头角腔] bi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台湾四县腔] bit7 [陆丰腔] bit7 [宝安腔] bit7 [东莞腔] b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必 | 卑吉 | 幫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pĭĕt | pjit/pi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