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目

zhāng mù [ zhang mu]
繁体 張目
注音 ㄓㄤ ㄇㄨˋ

词语释义

张目 zhāngmù

(1) 大张双目(张目怒喝)

open one's eyes wide

(2) 取同情态度而壮其威势

boost sb.'s arrogance

词语解释

  1. 瞪大眼睛。愤怒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 相如 , 相如 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太平广记》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桓温府参军》:“ 桓温 府参军夜坐,忽见屋梁栋上有伏兎,张目切齿向之。” 冰心 《欢舞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2. 助长声势。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想足下助我张目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3. 谓注目,看重。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严介谿文集》:“ 朱竹垞 尝言《甘泉》一序,尤令人张目;又谓道学者寅諛乃如是,然则如 升菴 、 荆川 ,固不足责矣。”

引证解释

⒈ 瞪大眼睛。愤怒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太平广记》卷五五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温府参军》:“桓温府参军夜坐,忽见屋梁栋上有伏兎,张目切齿向之。”
冰心《欢舞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⒉ 助长声势。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想足下助我张目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⒊ 谓注目,看重。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严介谿文集》:“朱竹垞尝言《甘泉》一序,尤令人张目;又谓道学者寅諛乃如是,然则如升菴、荆川,固不足责矣。”

张目的国语词典

睁大眼睛,怒目而视。

张目的网络释义

张目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学员)

  • 张目,来自重庆。中国内地男歌手。
  • 2013年8月登上《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凭借一首《Mercy》获得庾澄庆、那英两位导师转身,张目加入那英队伍,成为那英组学员。
  • 张目 (词语概念)

  • 汉语词汇。释义:1、瞪大眼睛。愤怒貌。2.助长声势。3.谓注目,看重。
  • 张目造句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不容洪夜几人多想,狞髯张目的血族已经临近。
    不过,据调查人员表示,入侵的黑客迄今作案范围“显然仍只限于张目浏览”。
    在刑罚论方面,早期古典学派有学者主张目的刑论,但大多数古典学派学者主张报应刑论。
    当他的目光再次转向林羽时,之前的得意渐渐凝固,换成一张目瞪心骇的表情,面如死灰的看着已经全部融化而成的一滩黑水。
    那夜中张目的枭鸟,它的眼睛在白昼是盲瞎的,不能揭露光明的神秘。
    张目天见康特笑得别有滋味,不解其意,实不知康特这样做是表明已不再理会他了。
    神识里的霍千山听得张目结舌,如果不是跟随龙野这一段时间,他根本不可能相信这番话出自一个低境界武者的口中。
    “大崮顶”介然独立;“两目山”如蛟龙张目;“青山”植被青翠葱笼;“茶山”高耸处因植茶树名之;“云山”常有云雾生自山巓。
    那个护卫张目结舌的说道,而后又是转过头,看向车队之后跟着马车奔跑全身负重的林峥。
    我们应当具备道德标尺体系,防止大众媒体传播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思想,为仇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张目。
    那虬髯汉子浑浊的双眼慢慢透露出一丝贪欲,咧开一丝丑陋笑意,连着道黝黑的刀疤,狞髯张目,怵目惊心。
    吴连旺张目结舌,干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忽然找到了官架子,他呼喝一声“大胆耗子!”。
    然而天意弄人,就在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张目的真气竟然废了,再次被打回了原形,一切幻想和期望都付之东流,成了一个笑话。
    张目目光一扫,此时坐次依然跟自己入宗时一般无二,中间一人略显清矍,正是掌门道玄真人。
    这一切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分物与我,一觉醒来就被神奇清新的感觉所环绕着,不由自主地张目四望心中阵阵狂喜。大山之中再无烦扰,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你我而存在。
    龙野张目结舌,自己当真是井底之蛙了,“修炼无止境,大道在何方?”。
    龙野听的张目结舌,但是对霍千山的这些分析却不得不点头称是,如果自己此行的收获被暴露,定会使自己成为众之矢首,和霍千山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可让南宫明月有点张目结舌的,那些金色光刃一斩在火柱上,火柱竟然有如实质之物般,将所有光刃一弹而开。
    而首先吸引张目目光的却是大厅中间的通顶经塔,这经塔犹如书架,从下往上分别是真气一重到九重所对应的功法。

    汉字详情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