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庇荫,庇护。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是足以表见於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谓受庇护。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二》:“公主之子虽孤立无助,而有姊在中宫,有兄为夹辅,庶足庇赖於无穷,此太后之隐情也。”
引证解释
⒈ 庇荫,庇护。
引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是足以表见於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⒉ 谓受庇护。
引清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后二》:“公主之子虽孤立无助,而有姊在中宫,有兄为夹辅,庶足庇赖於无穷,此太后之隐情也。”
庇赖的国语词典
保护人而使之有所依靠。
庇赖的网络释义
庇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广,比声。“广”(
),甲骨文、金文象屋顶屋墙。从“广”表示与房屋等有关。本义:遮蔽)(2) 同本义
庇,荫也。——《说文》。按,字亦作庀
弓长六尺,谓之庇轵。——《考工记·轮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庇庥(荫庇;庇护);庇覆(掩盖,覆盖)。引申为庇护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 瑞庇奸民。——《明史·海瑞传》
(4) 又如:包庇(袒护或掩护 );庇藏(包庇隐藏)
(5) 保护
虽有庇民之大德。——《礼记·表记》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盖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左传·昭公元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5 bi3 pi5 [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pi1 [宝安腔] bi3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bi3 pi5
◎ 潮州话:波衣3(臂)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痹 | 必至 | 幫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pi | pjiih/pi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剌(
)声。本义:得益;赢利)(2) 同本义
赖,赢也。——《说文》
赖,取也。——《方言十三》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注:“利也。”
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
为魏则益,为 秦则不赖矣。——《战国策》
(3) 又如:赖利(得利)
(4) 依靠;依赖;依恃、凭藉
奸人赖赏而富。——《韩非子·诡使》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传·襄公十四年》
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论衡·逢遇》
而赖吾之德。——《国语·晋语》
(5) 又
赖子存之。
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赖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6) 又如:赖衣求食;赖天(依靠上天的庇卫);赖庇(依靠别人的庇卫)
(7) 拒绝承认,抵赖 。如:赖债(不承认所欠的债务,或故意拖延不还)
(8) 耍赖。亦指无赖的作风和行为 。如:赖子(赖皮子,赖皮狗。刁钻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9) 留在某处不肯离开 。如:赖着不走;赖地(躺在地上耍赖)
(10) 责怪,应该受责。如:这事全赖我
(11) 〈方〉∶逃 。如:赖学
副词
幸而;幸亏 。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形容词
(1) 不好;坏 。如:赖歹(丑;难看);赖事(坏事);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赖
(2) 通“懒”。懒惰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名词
(1) 利;好处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i6 lu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