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权

bì hù quán [ bi hu quan]
繁体 庇護權
注音 ㄅ一ˋ ㄏㄨˋ ㄑㄨㄢˊ

词语释义

国家对于因受政治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利。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庇护权 bì hù quán 又称“政治避难权”或“居留权”。 基本解释: 是指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行该国居留,或已经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经该国政府批准,因而享受受庇护的权利。属于国内法。 简单的说,就是国家对于因受政治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利。 庇护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相联系,但比不引渡更广,允许避难者在其境内定居。 庇护对象:主要为政治犯。 词语分开解释: 庇护 : 袒护;保护:~权ㄧ~坏人。 权 : 权(权) quán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庇护权的国语词典

一国对逃至其境内的外国政治犯,所给予庇护的权力。

庇护权的网络释义

庇护权

  • 庇护权是指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入该国居留,或已经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经该国政府批准,因而享受受庇护的权利。属于国内法。
  • 庇护权造句

    该组织称,只要出现庇护权受到限制的蛛丝马迹,马上就会采取法律手段。
    除此以外,本着国际主义原则,宪法还规定了庇护权和少数民族公民的同等权。
    奥德朗德表示,必须建立统筹处理庇护权的机制。
    集会参与者来自各年龄段,他们所持横幅写有“打开国界”、“庇护权属于每个受迫害的民众”及“我同意接收难民”等标语。
    不要驱逐出境,维护庇护权的权利和经济移民。
    但俄罗斯并未给予庇护权或签证。
    英国报纸报道称,一名沙特阿拉伯王妃与一名英国男子非法生子,在英国获取庇护权。
    布莱斯表示,这些难民已根据法律申请了庇护权,将在下个月拿到避难身份。
    移民接待中心应该对移民进行记录,确定他们是否享有庇护权。
    盟军曾要求引渡威廉二世,威廉米娜女王援引庇护权,断然拒绝了盟军的要求。
    一个国家只能在自己的领土内行使庇护权。
    裁定,提请法院对施暴者实施限制行为的保护令,要求施暴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接触受害人,解决了轻微伤家庭暴力难以制止的问题;二是赋予受害人申请庇护权。
    律师称斯诺登全力争取庇护权。
    使、领馆对本国国民或第三国国民都无庇护权。
    你不享有庇护权,难民身份权,临时保护权,人道主义特许入境,或者工作旅游签证。

    汉字详情

    [bi]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XXV
    五行:
    仓颉: IPP
    四角: 0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广,比声。“广”( yǎn),甲骨文、金文象屋顶屋墙。从“广”表示与房屋等有关。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庇,荫也。——《说文》。按,字亦作庀

    弓长六尺,谓之庇轵。——《考工记·轮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庇庥(荫庇;庇护);庇覆(掩盖,覆盖)。引申为庇护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 瑞庇奸民。——《明史·海瑞传》

    (4) 又如:包庇(袒护或掩护 );庇藏(包庇隐藏)

    (5) 保护

    虽有庇民之大德。——《礼记·表记》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盖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左传·昭公元年》

    英文翻译

    cover, shield, shelter, protect

    方言集汇

    ◎ 粤语:be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5 bi3 pi5 [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pi1 [宝安腔] bi3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bi3 pi5
    ◎ 潮州话:波衣3(臂)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必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pipjiih/pih
    [h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IS
    四角: 530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蒦( 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2)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3)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4)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6) 袒护;包庇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护庇(袒护;包庇);护相容隐(庇护容忍);护失(袒护自己的过错)

    (8) 监视;监督

    护,救视也。——《说文》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车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史记》

    (9) 救助

    高祖为布衣时, 何数以吏事护 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总领

    乐毅于是并护 赵、 楚、 韩、 魏、 燕之兵以伐 齐,破之 济西。——《史记·乐毅传》

    英文翻译

    protect, guard, defend,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宋本广韵

    quán [quan]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E
    四角: 4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动词

    (1)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副词

    姑且;暂且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英文翻译

    power, right,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