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容偏覆

bìng róng piān fù [bing rong pian fu]
注音 ㄅ一ㄥˋ ㄖㄨㄥˊ ㄆ一ㄢ ㄈㄨˋ

词语释义

并容偏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ìng róng piān fù。

汉字详情

bìng,bīng [bing]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AJ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TT
四角: 80441

详细解释

bīng

名词

(1) 古地名。并州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另见 bìng

bìng

动词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说文》

並行。——《仪礼·乡射礼》

並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並乎尧舜。——《荀子·儒效》

並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 舜、 桀、 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词

(1) 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1) 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4) 另见 bīng

英文翻译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bing3 b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n5 [海陆丰腔] bin5 [客语拼音字汇] bin4 [台湾四县腔] bin5 [东莞腔] bin5 [宝安腔] bin5
◎ 潮州话:bê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jeng/piengpĭɛŋ
róng [rong]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W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COR
四角: 3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 同本义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名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形容词

(1) 从容 。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副词

(1) 或许;大概;也许 。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英文翻译

looks, appearance; figure, form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陆丰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2 [宝安腔] jung2 [沙头角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东莞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封平聲開口三等jĭwoŋjyung/jvng
piān [pian]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YNA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HSB
四角: 23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2)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

(3)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4)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 陶渊明《饮酒》

(5)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6)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7)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实行);偏定(片面论定);偏解(片面的见解);偏辞(片面之词);偏裨(偏将与裨将)

(8) 独,特 。如:偏委(特殊照顾);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爱好)

(9)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墨子·兼爱下》

通则骄而偏。——《荀子·不苟》

(10)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愿);偏徇(偏私曲从);偏护(偏私的袒护);偏执(固执);偏介(孤高偏执);偏吝(偏执鄙吝);偏令(偏颇的政令);偏曲(偏颇隐晦);偏政(偏颇的政教);偏恣(偏颇任性);偏说(偏颇、片面的言论);偏质(偏颇之性);偏论(偏颇的议论)

(11) 假借为“遍”。普遍

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

(12) 通“扁”。扁舟,小船

乘偏舟于五湖。——《后汉书·隗嚣传》

(13) 通“翩”。疾飞,飘扬

名词

(1) 旁;一方 。如:偏王(占据一地而称王);偏帅(一方守将);偏霸(偏据一方而称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偏长(一方面的特长);偏修(修道的旁门);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2) 部属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3) 配偶的一方

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复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宋· 秦观《谢馆职启》

(4) 又如:偏栖(独居)

(5) 偏差;错误 。如:纠偏

动词

(1) 倾侧

太阳已偏到西边去。——老舍《四世同堂》

(2) 偏袒 。如:偏枯(偏袒;偏于一方);偏怙(偏心;偏向);偏毗(偏袒;辅助);偏枯曲庇(偏袒庇护);偏为(偏向;偏袒)

(3) 坚持,强求 。如:不该她去,她偏要去

(4) 用于客套语。表示先用过或已用过茶饭 。如:偏背(客气话。已吃过饭了)

副词

(1) 表示程度。很;最;特别 。如:偏吃(吃得特别好);偏肥(特别鄙薄);偏宜(特别合适);偏视(特别看重);偏恶(特别的厌恶);偏精(特别精通);偏怜(特别宠爱);偏宝(特别珍爱);偏昵(特别亲近)

(2) 表示出乎意料或与意愿相反 。如:偏陪(“不能奉陪”的谦称,失陪)

(3)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的”、“恰巧”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唐· 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只”、“单单” 。如:偏制(独自控制);偏得(独得);偏栖(独居);偏醒(独醒)

英文翻译

inclined one side; slan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ian1 [宝安腔] pen1 [梅县腔] pien1 [东莞腔] pen1 [客英字典] pien1 [陆丰腔] pian3 pian1 [沙头角腔] pien1 [台湾四县腔] pien1 [海陆丰腔] p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ʰĭɛnphjen/phien
[fu]
部首: 615
笔画: 18
五笔: STTT
仓颉: MWHOE
四角: 1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2) 同本义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3)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4) 覆盖;遮蔽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6) 颠覆;灭亡

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7)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8) 保护;庇护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9)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10) 伏击;袭击 。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11) 审察;查核 。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12) 回报;答复 。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13) 通“孵”( )。孵化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春秋繁露·实性》

(14) 通“复”。还,返回

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易·乾卦》

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汉书·冯唐传》

副词

再,重 。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英文翻译

cover; tip over; return; reply

方言集汇

◎ 粤语:fau6 f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k8 [宝安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7 puk7 [梅县腔] fu5 fuk7 puk8 [海陆丰腔] fuk7 puk7 [陆丰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p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救去聲開口三等phiuh/phiowp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