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

hán xuān [ han xuan]
注音 ㄏㄢˊ ㄒㄨ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寒暄 hánxuān

(1)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exchange of conventional greetings

词语解释

  1. 冷暖。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虚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体也。” 明 刘基 《初夏即景》诗:“前日大热释我裘,昨日一雨凉如秋。寒暄倐忽反覆手,冰炭着躰何由瘳。”

  2. 犹冬夏。指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旧唐书·张濬传》:“经歷寒暄,耗费百万。” 明 李东阳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3. 谓问候起居寒暖。

    《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下车登牀,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 唐 裴铏 《传奇·裴航》:“后更不復见,但使 裊烟 达寒暄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忽有数人来,狐从容与语,备极寒暄。”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

引证解释

⒈ 冷暖。

汉荀悦《申鉴·俗嫌》:“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虚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体也。”
明刘基《初夏即景》诗:“前日大热释我裘,昨日一雨凉如秋。寒暄倐忽反覆手,冰炭着躰何由瘳。”

⒉ 犹冬夏。指岁月。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唐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
《旧唐书·张濬传》:“经歷寒暄,耗费百万。”
明李东阳《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⒊ 谓问候起居寒暖。

《汉武帝内传》:“﹝王母﹞下车登牀,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
唐裴铏《传奇·裴航》:“后更不復见,但使裊烟达寒暄而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忽有数人来,狐从容与语,备极寒暄。”
郭小川《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

寒暄的国语词典

见面时彼此问候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之类的应酬话。《儒林外史.第一○回》:「彼此谦让坐下,寒暄已毕,摆上两席酒来。」《文明小史.第三六回》:「钦差同他们寒暄一番,就提起学生的事来,恳他们二位设法。」也作「寒温」、「暄凉」。

寒暄的网络释义

寒暄

  • 寒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ánxuān,意思是问候与应酬。寒暄语是自我推销和人际交往时与对方的最常用的口才方法,以此让沟通与交际的渠道变得顺畅。
  • 寒暄的翻译

    英语: to exchange conventional greetings,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德语: Höflichkeitsfloskeln
    法语: échanger des politesses d'usage, parler de la pluie et du beau temps

    寒暄造句

    宾主寒暄了一阵后,便转入正题。
    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大伙们寒暄几句就各奔东西了。
    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
    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
    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俩人寒暄了几句,才把话题转入正文。
    时,三楼顾祖英先生的两位哲嗣从家中出来,看见韩老,颇为寒暄。
    一段旅程结束,下一段又会开始。有的人会再度相逢,也有的人将不复再见。还有人会在不知不觉间悄然离去,或只是擦肩而过。在同他们寒暄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澄澈。
    看见蒋家梁,曹刚显得挺高兴,两人先是像国家领导人会面一样相互拥抱了一下,之后便是一通山东快书般的寒暄。
    两方见面,寒暄客套,均是皮里春秋。
    真正的朋友,节日里不发短信,平时也无电话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话筒,连一句"不好意思"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题。
    快乐是重复的,每天都要笑容灿烂;幸福是简单的,淡淡日子也裹着甜;情意是永远的,也许只有几句寒暄;问候是贴心的,寒风中也有温暖。祝你开心每一天!
    茶叶化为一阵寒暄,茶梗化为一份思念,茶水化为浓浓的情谊,茶杯化为甜美的容颜,茶底部散发出的一阵浓郁香味便是我对你的祝愿:朋友,以茶代酒,祝你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一干人寒暄过后,道衍文和等人本就不想他们来探望,二人虽看不出什么破绽,但总是狐疑满腹,再呆下去又没有什么话讲,甚是尴尬,起身告辞。
    煦景朝升,群王府区囿条流殊述,早起的下人缱绻寒暄后,领过物役,各自杼轴筹备。
    只是,在这样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我的蒙古话就只剩下一些问候寒暄的单句,而我的蒙古歌则是早已离我远去,走得连一点影子也找不回来了。
    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xuān [xu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P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JMM
    四角: 6301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宣声。本义:温暖)

    (2) 同本义

    其性为暄。——《素问·五运行大论》

    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刘峻《广绝交论》

    (3) 又如:喧和(温暖和畅);暄风(和风,春风);暄妍(天气暖和,景色明媚)

    (4) 炎热 。如:暄气(暑热之气);暄寒(犹寒暑。亦指年岁);暄热(炎热)

    (5) 〈方〉∶松散柔软 。如:暄肿(松软胀肿);这馒头真暄;沙土暄

    英文翻译

    warm, comfortable; warm,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1
    ◎ 客家话:[宝安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hian1 xian1 [陆丰腔] sia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海陆丰腔] s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況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hyan/xvanxĭwɐn

    寒暄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