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酢

chóu zuò [ chou zuo]
注音 ㄔㄡˊ ㄗㄨㄛ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酬酢 chóuzuò

(1) 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是故可与酬酢。——《易·系辞》
不尚酬酢周旋
exchange of toasts friendly intercourse

词语解释

  1. 亦作“酧酢”。亦作“醻酢”。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称酬,客还敬称酢。

    《淮南子·主术训》:“觴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彊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盃,醉的我将宫锦淋漓。”

  2. 应对;应付。

    《易·繫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韩康伯 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宋 苏轼 《<德威堂铭>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苟民智大开,方将经天纬地,酬酢万物之不暇,岂暇事此繁縟之衣冠?”

  3. 应酬交往。

    《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復相犯秋毫。” 唐 孙揆 《灵应传》:“余不暇他辞,唯称不敢,酬酢之际,已见聘币罗於堦下。” 茅盾 《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地开始了酬酢,那么交际的客套,也不会马上就止。”

  4. 斟酌;考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盖公 於束縑内选择边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5. 诗文唱和。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醻酢,君臣相得无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国辅》:“有酧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酧酢”。亦作“醻酢”。

⒉ 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称酬,客还敬称酢。

《淮南子·主术训》:“觴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
《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彊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盃,醉的我将宫锦淋漓。”

⒊ 应对;应付。

《易·繫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韩康伯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宋苏轼《<德威堂铭>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清谭嗣同《仁学》四四:“苟民智大开,方将经天纬地,酬酢万物之不暇,岂暇事此繁縟之衣冠?”

⒋ 应酬交往。

《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復相犯秋毫。”
唐孙揆《灵应传》:“余不暇他辞,唯称不敢,酬酢之际,已见聘币罗於堦下。”
茅盾《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地开始了酬酢,那么交际的客套,也不会马上就止。”

⒌ 斟酌;考虑。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盖公於束縑内选择边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⒍ 诗文唱和。

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
《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醻酢,君臣相得无比。”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崔国辅》:“有酧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酬酢的国语词典

筵席中主客互相敬酒。后泛指交际应酬。

酬酢的网络释义

酬酢

  • 酬酢,汉语词汇。
  • 拼音:chóu zuò
  • 基本解释:1、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 2、是故可与酬酢。——《易·系辞》
  • 3、不尚酬酢周旋
  • 酬酢的翻译

    英语: to exchange toasts

    酬酢造句

    从清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十七年间,杨葆光逐日将当时的天时、人事、自修、酬酢、著作、函牍、出纳等七类内容在日记中作详细记录。
    那庙中陈设的器数,如笾豆、玉帛之类,周旋的仪节,如灌献酬酢之类,每事都详细访问,却似不曾知道的一般,盖惟其敬之至,故其间之详如此。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高门里端坐,不辨清浊,但将明月痛饮,相忘诸般因果,莲花台上,宝相佛陀,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世间应少有,闲暇如我,觅得川流万籁,如共知交蹉跎,抱琴就坐,拨弦酬酢。乘物游心 
    月令开败错叶交柯并几分禅意迷离扑朔,燃信作灯烛终不舍省闲非擦肩错过谁错,心经霜染沉疴举杯向月与酬酢,树下落款未遮挽弓魂殁此念破。乘物游心 
    齐备的娱乐服务设施,是您忙里偷闲、迅速恢复神采的最佳去处,使您的商务酬酢锦上添花。
    酬酢之礼在当今也是很重要的交际手段。
    他该当其时就停车通告警察自身是酬酢官,他该当出示他的证件大概其他的,这样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至于膨胀有没有其他恶果,诸如尸位素餐,老鹤乘轩,近水得月,朵颐酬酢等等,兹事体大,容不得我等置喙,还是再说件小事。
    我们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酬酢队伍,有些同事已经奔赴上海,有的计算启碇。
    食品应是一种艺术,饮食应是一种享受,饭店在高品质的餐饮方面享有盛名。无论寿筵喜酌或是商务酬酢,设宴岷山,必能令宾主尽欢。
    一想到跟人家亲近,酬酢往返,她就觉得讨厌,甚至觉得厌恶。
    点绛唇·小院新凉,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纳兰容若 
    景观酬酢官有豁免权,但这个家伙滥用权益已不符维也纳协议心灵。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能使用熟练的粤语、遍及话和潮汕话举行酬酢。
    杂志(上海商务评论)“雍福会是商务酬酢的终极处。”
    我也将讨论他日常的诗酒酬酢、宴游活动及对扬州与江南景物的流连。
    然而,由于他的酬酢与过往等太频密了,导致他才四十几岁就因操劳过度而死。

    汉字详情

    chóu [chou]
    部首: 714
    笔画: 13
    五笔: SGY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WILL
    四角: 1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名词

    报酬 。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英文翻译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2 [客语拼音字汇] cu2 [海陆丰腔] chiu2 [客英字典] chiu2 [台湾四县腔] cu2 [东莞腔] siu2 [陆丰腔] chiu3 [梅县腔] chu2 chiu2 [宝安腔] cu2 c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流平聲開口三等zju/zjouʑĭəu
    cù,zuò [cu,zuo]
    部首: 714
    笔画: 12
    五笔: SGTF
    仓颉: MWOS
    四角: 186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动词

    (1) 变酸,腐败

    主人酒常酢败。——《列仙传》

    (2) 另见 zuò

    英文翻译

    toast one's host with wine; to express juice by p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zaa3 zo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5 cok7 [客英字典] cok7 cih5 [海陆丰腔] cu5 cok7 [宝安腔] cok7 | cu5 [梅县腔] c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在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zak/dzakdzʰ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