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壁柜
(1) 嵌入墙壁内的柜子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closet] 嵌入墙壁内的柜子 壁柜(cabinet)或者说是内嵌壁柜,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或悬挂贮藏空间。壁橱,墙体上留出空间而成的橱。也叫壁柜。如果你的房里没有充足的空间容得下全尺寸的壁橱,那麽一只吊衣柜或许就够用了。这些吊衣柜也有许多样式可供选择——多数是松木与挑花心木制的传统型式,它们的外表看起来像个带抽屉的普通衣柜,然而一打开,便显露出挂衣服的空间,而且也有抽屉的安排。
壁柜的网络释义
壁柜
壁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壁 | 北激 | 幫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piek | pek |
详细解释
guì
名词
(1) (形声。从木,匮(
)声。本义:收藏衣物、书籍的家具)(2) 小匣
匮,匣也。从匚,贵声。俗作櫃。——《说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庄子·胠箧》
玉与石而同匮兮。——《楚辞·谬谏》
楚人有卖其珠于 郑者,为木兰之柜,董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槐,辑以悲翠。——《韩非子·外储左上》
(3) 后泛指盛放衣物、书籍、文件等用的器具,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为木制或铁制 。如:衣柜;钱柜;碗柜;壁柜
(4) 四周高起以蓄水的地方
江边有田以柜称,四起封圉皆力成。——《元诗选·王祯·柜田》
(5) 又如:柜田
(6) 柜房,账房,商人保存账册和处理商务的房间或办公室 。如:柜身(柜身子。店铺的柜台);柜吏;柜坊;现款都交柜了
(7) 老板;掌柜的
柜有话,你还不明白吗?——清·佚名《小五义》
(8) 另见
jǔ
名词
(1) 同“榉”。木名。柜柳,即“榉柳”
柜,柜木也。从木,巨声。俗字作“榉”。似柳,皮可煮作饮。——《说文》
性犹杞柳也。——《孟子》。注:“柜柳也。”
柜,同榉。——《篇海类编》
(2) 行马。古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设梐柜再重。——《周礼·掌舍故书》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kui5 [宝安腔] gi3 |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4 [台湾四县腔] gi3 [客英字典] kw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舉 | 居許 | 見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x/kivv | k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