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味觉
(1) 味觉感受器受到化学物质刺激后在味觉中枢引起的感觉,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感觉组成
词语解释
舌头与液体或者溶解于液体的物质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味觉最基本的有甜、酸、苦、咸四种。
引证解释
⒈ 舌头与液体或者溶解于液体的物质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味觉最基本的有甜、酸、苦、咸四种。
味觉的国语词典
食物入口腔后,刺激味觉感受器,经由味觉神经传到大脑所产生的知觉。如酸、甜、苦、咸等。
味觉的网络释义
味觉
味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未 | 無沸 | 明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mĭwəi | myoih/mvoy |
详细解释
jiào
动词
(1) 睡醒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3)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名词
(1)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 又如:睡了一大觉
(3)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 。如:午觉;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
量词
(1) 睡眠一次为一觉 。如:睡了一觉中觉
(2) 另见
jué
动词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4) 感觉到,意识到
而觉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岛不觉。——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常觉一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更觉胆落。——《广东军务记》
(5) 又如:觉道(觉得);不知不觉;觉发(发觉)
(6) 启发;使人觉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
(7) 发觉,发现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之觉。——《资治通鉴·唐纪》
名词
(1) 感觉器官 。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觉元(脑神)
(2) 贤智者之称
藏埋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