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哑

ōu yā [ou ya]
繁体 嘔啞
注音 ㄡ 一ㄚ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呕哑 ōuyā

(1) 形容声音嘈杂

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oh yah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小儿说话声。

    唐 白居易 《念金銮子》诗之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金 党怀英 《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呕哑啼笑彩衣侧,满堂和气生嘉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儿亟啼,呕哑言归。”

  2. 象声词。管弦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

  3. 象声词。鸟兽声。

    宋 欧阳修 《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之二:“ 李师 一弹凤凰声,空山百鸟停呕哑。” 宋 苏轼 《辨道歌》:“游鱼在网兔在罝,一气顿尽犹呕哑。”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4. 象声词。舟车声。

    唐 李咸用 《江行》诗:“ 瀟 湘 无事后,征棹復呕哑。”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午日雨眺》词:“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簫鼓,中流住,呕哑柔櫓。”

  5. 象声词。水车车水声。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坼》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小儿说话声。

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之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金党怀英《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呕哑啼笑彩衣侧,满堂和气生嘉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儿亟啼,呕哑言归。”

⒉ 象声词。管弦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

⒊ 象声词。鸟兽声。

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之二:“李师一弹凤凰声,空山百鸟停呕哑。”
宋苏轼《辨道歌》:“游鱼在网兔在罝,一气顿尽犹呕哑。”
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⒋ 象声词。舟车声。

唐李咸用《江行》诗:“瀟湘无事后,征棹復呕哑。”
清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词:“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簫鼓,中流住,呕哑柔櫓。”

⒌ 象声词。水车车水声。

宋王安石《山田久欲坼》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呕哑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1)​ 形容小儿学语声。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二首之一:「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2)​ 形容管乐声。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 形容鸟鸣声。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二首之二:「李师一弹凤皇声,空山百鸟停呕哑。」(4)​ 形容车轮滚动声。唐.曹邺〈四怨〉诗之四:「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5)​ 形容船橹声。唐.胡宿〈赵宗道归辇下〉诗:「江浦呕哑风送橹,河桥勃翠柳垂堤。」宋.陆游〈鹧鸪天.嬾向青门学种瓜〉词:「歌缥缈,?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也作「呕轧」。

呕哑的网络释义

呕哑

  • 呕哑,拼音ōu yā,意思是形容声音嘈杂。
  • 呕哑造句

    陶子云站起身,依照书里说的,演奏起《乐经》里的一首歌曲,他自己听了,虽然还是感觉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是比起在前世时的演奏,却是进步了不少。
    远远传来细微的歌声,虽然声音很轻,但是仔细听一听,还是能够听出这歌声五音不全,呕哑嘲哳,奇怪难听至极。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这个时代专门的作曲家还停留在呕哑嘲哳的年代,那军乐就更是山歌村笛没法听了。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忽然间,她听到一个声音,一个熟悉的、听在耳中如逢故人般亲切问候的声音,虽然管弦呕哑、市人言语有若漫天蔽空,但她还是听到了,而且听得很清切。
    赵高的话,隐隐蕴含一股强大的内力,惊起林中飞鸟无数,呕哑嘲哳,冥冥飞鸿。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木虏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不多久,那呕哑嘲哳的琴声便在茅舍前响了起来。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汉字详情

    ǒu [ou]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AQY
    仓颉: RSK
    四角: 61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区( 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2) 同本义

    欧,吐也。——《说文》。字亦作呕。

    吾伏嘔呕血。——《左传·哀公二年》

    其音如呕。——《山海经·东山经》

    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博物志·异人》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唐· 杜甫《北征》

    (3) 又如:呕逆(恶心想吐);呕泄(吐泻);呕家(平素患有恶心、呕吐的病人)

    (4) 古通“讴”。唱歌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汉书·朱买臣传》

    (5) 如:呕吟(歌吟);呕唱(唱歌)

    (6) 逗弄;故意惹人生怒

    你不要呕我。——《水浒传》


    象声词 。如:呕呀(象声词);呕吼(象声词。野兽嗥叫声);呕轧(象声词。摇橹声);呕呢(象声词。幼儿语声);呕哇(象声词。歌声);呕哑(象声词。小儿说话声、车行声、摇橹声、鸟鸣声等);呕嘎(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英文翻译

    vomit; annoy, en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au2
    ◎ 潮州话:au2

    宋本广韵

    yǎ,yā [y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GOG
    五行:
    仓颉: RMTC
    四角: 6101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 同本义

    哑,笑也。——《说文》

    笑言哑哑。——《易·震》

    (3) 乌鸦之类的叫声

    乌之哑哑,鹊之唶唶。——《淮南子》

    (4) 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哑,哑呕,小儿学言。——《集韵》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西游记》

    语气

    (2) 相当于“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哑!——《西游记》

    (3) 另见

    形容词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2)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3) 声音低沉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4) 颜色黯淡 。如:哑白

    (5) 另见

    英文翻译

    dumb, mute; become h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2
    ◎ 潮州话:ê2 , ê1

    宋本广韵

    呕哑的同拼音词语